广东新记录、新分布的候鸟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近日,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记录到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据省林业局透露,这是海丰乃至汕尾地区首次发现这种珍稀鸟类,对广东鸟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彩鹮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等体型涉禽,体长50厘米—70厘米。头部除面部裸出外皆被羽,通体主要为铜栗色而富有光泽;下背、翅和尾暗铜绿色,眼先和眼周在繁殖期为白色。嘴细长而下弯、呈黑色,腿较长,胫下部裸出,黄褐色。通过监控画面看到,彩鹮或在湿地旁漫步行走、在水中探觅食物,或呈“V”字队形翱翔天际。
“海丰湿地又迎来新朋友,截至目前,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已达251种。”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海丰湿地是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近年来保护区坚持完善网格化巡护制度,落实网格化管理,组织人员加强巡护,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维护鸟类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安全。
据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强介绍,彩鹮广布全球,但在我国数量不多,曾一度绝迹近70年,直至2009年才在四川再次被发现,后常见于河北、山东、江苏、上海、香港等地。近年来,彩鹮也先后在广东珠海、东莞、湛江、惠州等地露面,但还没有发现在省内繁殖的迹象。
“彩鹮在汕尾市的出现,再次证明广东生态持续向好。如今,我省新记录、新分布的候鸟种群数量大幅增加。”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记录分布有野生鸟类584种,其中具有迁徙属性鸟类412种。2023年,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印发了《广东省候鸟及迁徙通道保护行动计划(2023—2035年)》,从空间布局上科学规划了广东省候鸟迁徙区、功能区和保护优先区,明确提出10项重点行动。下一步,广东将持续推进候鸟迁徙通道保护行动,稳步加强候鸟栖息地保护工作,全面加强候鸟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网格化管护巡护,全面提升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高质量促进广东迁徙候鸟保护与恢复。
原文链接:http://www.gd.gov.cn/gdywdt/bmdt/content/post_444942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 广州市番禺区:“脑友剧2025-11-26
- 涪陵:地名“活”起来,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