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制时评> 涪陵:地名“活”起来,乡村“兴”起来!以地名赋能绘就振兴新图景

涪陵:地名“活”起来,乡村“兴”起来!以地名赋能绘就振兴新图景

时间:2025-11-26 19:48:39 来源:重庆市民政局 作者:佚名

  近年来,涪陵区不断推进地名工作新模式,以地名资源链接文旅资源、农品资源、餐饮资源,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

  

  

  

  地名管理提质效

  精准服务筑根基

  涪陵区积极构建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地名管理服务模式:科学命名1105条有地无名条目,更名滨江路为白鹤梁大道传承城市文化;按11大类规范梳理镇街地名,设置346块地名标志并定期巡检维护;将24个历史地名列入涪陵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举办白鹤梁旅游文化节等文化活动25场,服务5.6万余人;推动2813个地名信息上百度等地图,安装智慧地名标牌14.9万块,助力导航、物流等民生服务。

  地名+文旅:

  让文化遗产持续“火出圈”

  涪陵区深挖地名文化价值,持续培育地名文旅IP,让地名成为打卡地标。采集整理青羊古镇、荔枝古道等地名故事,推出微短剧《涪陵的荔枝》,持续推进白鹤梁题刻等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分级打造116个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地名展示平台,建成涪陵—丰都地名文化边界墙,让乡愁有处可寻。开发涪陵地名+文旅IP,打造《洞见816》等地名文创实景演出,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38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0余亿元。

  地名+农产品:

  让乡土好物稳定“走出去”

  “地名+品名”的发展模式,让涪陵农产品自带“地域背书”,成为乡村持续致富的“金钥匙”。采集与农品有关的乡村地名2800余条,通过百度地图、微信小程序,让农品依托地名在市民指尖上“热销”。培育涪陵榨菜等地标品牌,其产业总产值达130亿元,出口81个国家。打造世界唯一榨菜历史文化博物馆——涪陵榨菜历史记忆馆,全方位展示涪陵榨菜历史、技艺和文化。通过举办农品文化节、参与比赛评比等方式广泛宣传“土字号”农产品,涪陵方坪茶、胭脂萝卜等一批农品获各类荣誉,带动群众增收。

  地名+美食:

  让烟火味道长久“香满园”

  涪陵区以地名赋能餐饮产业,让乡土美味持续焕发新活力。发布“涪陵百味”地标美食地图,推广乌江榨菜鱼、开平毛血旺等一批“乡字号”美食品牌,3个菜品入选重庆地标菜,同乐羊肉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油醪糟获评中国名点、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建成“涪陵故事”等9个品牌店,涪陵“渝妹子”和“山城牌”地名美食品牌被认定为“重庆老字号”。举办涪陵榨菜鱼烹饪大赛、渝味传五洲涪陵专场等活动,参加“巴味渝珍”杯重庆好食材特色美食大赛并斩获佳绩,让涪陵美食带着地名印记香飘四方。

  从规范管理到文化传承,从产业赋能到民生服务,涪陵区的地名赋能工作让地名不再只是一个符号,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硬支撑”。接下来,涪陵区将持续深化地名与产业、文化、民生的融合发展,让更多地名故事被听见,更多乡村好物被看见,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原文链接:http://mzj.cq.gov.cn/sy_218/bmdt/gzdt/202511/t20251125_1518796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