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五化联动”推动儿童福利 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泸州市民政局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原则,聚焦市儿童福利院在院儿童体格、人格和性格健康发展,突出优化提质和赋能提升,“五化联动”推动在院儿童自理能力、综合素质、适应能力“三个有效提升”。
把好“四个关键”,在机构管理上力求“精准化”。一是专门制定内控手册,规范财务管理;二是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维保,定期安全培训、应急演练,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三是儿童入院做到“五及时”、离院移交坚持“三随同”、送养坚守“三底线”,确保儿童来路清去向明;四是数字赋能推动儿童“一人一档”全覆盖,定期移交市档案馆保存。
强化“四个措施”,在养育治疗上力求“精细化”。一是设残疾儿童生活区、类家庭养育区、在外就读儿童公寓三个区域,采取不同管理模式;二是对31名残疾儿童一人一策照护,定时开展生命体征监测,配置营养辅食,随时响应个体需求;三是对高中以下59名学生探索建立幼童、大龄儿童两类类家庭养育模式,由职工入户陪伴成长,目前共9个类家庭;四是建立三级健康服务体系,院医务室进行小病诊疗、辖区医院“绿色通道”应对紧急情况,三甲定点医院系统治疗重大疾病。
创新“四种方式”,在学生教育管理上力求“个性化”。 针对正常儿童占比大、年龄差异大、管理难度大等现实情况,一是实行全员“代理家长”制度,全力配合专职教师开展教育工作;二是儿童回院后分3个班辅导,社工、教师、大学生志愿者协同发力,解决成长中的个性问题;三是链接社会力量来院,开展书法、足球等文体活动100余场次,培养特长;四是建立四套综合考核体系,培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突出“四个重点,”在康复特教上力求“专业化”。一是优化基础支撑,配备了足够的专兼职人员和设施设备;二是起实施市残联康复救助项目,实行康复师个案康复+保育员家庭康复模式,开展社会困难家庭儿童康复需求摸底工作,拟逐步扩展服务对象;三是与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办学,特校负责业务培训指导,院2名专职教师按课程标准授课,在院内开展规范特殊教育,残疾儿童全部注册了学籍,已有10余名孩子获得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四是结合院内实际,自主编写使用院本教材《生活技能》,提升教育实效。
创设“五个小组”,在社会工作上力求“特色化”。结合院内儿童动手能力差、内务整理难、社会阅历少等问题,常态化开展小组活动,用专业方法提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一是美食制作小组,让孩子们学习基本厨艺;二是内务整理小组,让孩子们的寝室干净整洁;三是蔬菜种植小组,让孩子们在院内进行劳动锻炼;四是阅读交流小组,让孩子们提升内在素养;五是社会实践小组,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走出院门,掌握购票乘车、购物等基本知识。去年8月启动以来,已开展100余节次小组活动,孩子们得到了有效锻炼。
原文链接:http://mzt.sc.gov.cn/scmzt/dfmz/2024/11/14/ae97add7c13c4cf6b020c74c2a3771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 广州市番禺区:“脑友剧2025-11-26
- 涪陵:地名“活”起来,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