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北斗”赋能农机 “智慧田”精准播种
当前正是冬小麦播种时节,10月28日,在汤阴县任固镇孟庄村的田地里,机器声隆隆作响,一台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小麦等深匀播机正按照预先设定的线路在田间来回穿梭,一粒粒小麦种子被陆续播撒进地里。
“农机+北斗”让农业生产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一幅科技助农的“秋播图”在田野里铺展开来。
“我们合作社专门学习了相关知识,为4台拖拉机加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按照设定轨迹进行自动作业。以前每辆车每天播种150余亩地,现在每天可以播种250亩地。”农博伟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申国希介绍,相比传统播种方式,小麦等深匀播机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智能化排种器相结合技术,实现了宽窄行种植,增加了每亩种植株数,优化了作物布局;实时监控播种的深度、土壤湿度、作业路线、面积等,如果出现不合格作业,就会立即预警,还能有效避免重播和漏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记者看到,拖拉机的驾驶室内装有触控式液晶显示屏,屏幕上,农机作业和田块环境等一览无余,只见农机手申双庆正轻触屏幕上的“自动”按钮,等深匀播机便开始沿着设定好的路线行进。
“以前播种,我们生怕播行不直、接茬不准,每年播种时都在地里插上竹竿,作为直线参照物,两只眼睛一盯一天,现在想想都发酸。如今方便多了,只需设置好作业数据,就可以保证农机精准笔直作业,每千米偏差不超过2厘米,我只要在掉头和加种子的时候轻触屏幕上的‘手动’按钮,就可以轻松完成。”作为老农机手,申双庆见证了农业生产智能化变更。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景晓告诉记者,“农机+北斗”让农业生产智能化,省时省力又精准,高效又减损。过去传统的种子按斤计量,变成现在的按颗粒计算,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减少了种子的浪费。同时,宽窄行种植增加了每亩种植株数,土地利用率更高。
一旁的申国希接过话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共流转土地5500亩,用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播种冬小麦,较往年常规机械播种每亩地可节约麦种一两公斤。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粮食丰产丰收的关键动力。近年来,安阳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先进智能农业机械,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gov.cn/2024/11-04/308167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 广州市番禺区:“脑友剧2025-11-26
- 涪陵:地名“活”起来,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