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要素彼此依存、相互促进,是统一的自然生态链条。当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是题中之义。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仍然必须坚决摒弃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让生态红线真正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要在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原则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行业管理和生态要素界限,处理好发展和保护、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基筑台、保驾护航。
积极探索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摸清生态产品家底,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调查监测机制、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种养、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延长生态产业链,走出一条生态致富路。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利用现有交易场所依法合规建设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按市场化原则举办生态产品推介交易会,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让绿水青山更好转化成金山银山。
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技术体系。对于严重透支的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农田等生态系统,严格推行禁牧休牧、禁伐限伐、禁渔休渔、休耕轮作。对于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生态退化突出问题,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修复。对于生态系统受损严重、依靠自身难以恢复的区域,要主动采取科学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加快推动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参与主体多元化局面。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关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大文章”,需要最广泛的公众参与。要加快建立公众参与的渠道机制和激励机制,规范生态损害修复资金的筹措渠道、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激发公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积极性,扩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社会基础。(据《经济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10-18/836323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 广州市番禺区:“脑友剧2025-11-26
- 涪陵:地名“活”起来,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