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舆论监督> 兵团榜样丨陈茂昌:如胡杨般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兵团榜样丨陈茂昌:如胡杨般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时间:2024-07-24 06:37:57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作者:佚名

  夏日里,素有“万里边关第一哨”之称的四师七十四团钟槐哨所显得格外宁静。这座哨所见证了几代兵团人的奉献和坚守,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干局局长陈茂昌长眠于此。

  1964年9月,19岁的陈茂昌怀着满腔热血,从黄浦江畔的上海来到四师七十一团。“哪个连队最偏、最远、最艰苦,我就去哪里!”培训结束面临分配时,陈茂昌撂下这句话。带着行李,搭上胶轮马车,在沟沟坎坎的砂石路上走了一天,陈茂昌如愿来到距七十一团团部40多公里的七连。

  下连队、进田间,一顶草帽、一件蓝色工作服、一辆自行车、一只军用水壶、一个笔记本,这便是职工群众最熟悉的陈茂昌的形象。在连队工作生活的10多年间,这个在大都市长大的年轻人,没有被当地遮天蔽日的黄沙吓退,用双脚走遍了连队角角落落,和老军垦一起,把一块块贫瘠的土地改造成了丰收的高产田。

  “我追求的是成为一株大山脚下的小草、汇入大海的一滴水、粮仓里的一粒米、共产主义大厦上的一砖一瓦、革命大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段话摘自陈茂昌2019年3月13日的日记,是他矢志不渝初心的写照。

  1986年,陈茂昌的大哥陈茂春专程来到七十一团,带着办好的工作调动手续劝他回到上海去。陈茂昌流着泪给父母打电话:“都回上海,边疆谁来建设?请你们原谅我……”直到2005年退休后,陈茂昌才回到故乡上海侍奉年事已高的双亲。

  回到上海后,陈茂昌也没闲着,他在上海崇明区横沙乡,对132位老人进行家访,一有空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义务做好事200余件,还学会了理发、擦鞋等技能。

  2015年,陈茂昌的双亲相继离世后,他谢绝亲朋好友的挽留,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新疆。“是兵团养育了我,我离不开兵团。我要报答兵团,为建设边疆献余热。”陈茂昌坚定地说。

  回到新疆后,陈茂昌拖着装有理发和擦鞋工具的拉杆包,走遍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市县和四师各团场的大街小巷,义务为各族职工群众理发、擦鞋、做宣讲。“雷锋有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哪怕活一天、一个小时,也要像雷锋那样为人民服务。”陈茂昌说。

  2019年12月16日,作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代表,陈茂昌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从北京载誉归来后,他的干劲更足了,还给自己定了“任务”:到建党100周年时,要为10位出行困难的老人上门理发,宣讲红色故事100场,义务理发1000人次,交特殊党费1万元。

  2021年3月,陈茂昌提前完成了“任务”,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可此时,他已被病痛折磨了一年多。同年12月27日,陈茂昌走完了生命的最后历程,亲人们按照遗愿将他的眼角膜捐献给了红十字会。这位把一辈子献给边疆的老人,终于停下奔忙的脚步,安眠在大地母亲的怀抱。

  陈茂昌的骨灰就撒在钟槐哨所旁,如他生前所愿:长伴奔流不息的纳林果勒河,永远守护着祖国的边境线。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07-22/834839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