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榜样丨杨志刚:麦田逐梦人
盛夏的阳光热烈而耀眼,在一师十二团二十一连的小麦试验田边,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粮食研究室主任杨志刚正带领团队开展小麦考种工作。
拿起小麦穗头,杨志刚两手来回搓动,张开手掌一吹,手心里留下的便是一粒粒黄灿灿的麦种。“你们看,像这样籽粒饱满的麦种就是比较好的,要注意收集和加强研究。”杨志刚对团队成员说道。
1988年,杨志刚从塔里木农垦大学(现塔里木大学)毕业后,和妻子田英杰一起到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事小麦研究工作。怀揣着对未来事业的美好憧憬,杨志刚跟着老师洪家禄奔赴在田间地头,不辞辛苦记录一项项数据。可是,由于小麦课题组科研人员陆续退休,课题组面临要解散的困境。
“小麦研究不能没有人,课题组解散容易,再成立起来就难了,我要坚持下去。”2000年,杨志刚夫妻二人撑起整个小麦课题组,将实验室搬到了一师四团。这里气候温凉、土质良好,是种植试验的好地方。循着抗病、抗倒伏、耐盐碱等育种目标,杨志刚从疆外引进种质资源,做了100余个杂交组合,他下定决心,要培育出适合南疆地区种植的兵团冬小麦品种。
在试验过程中,杨志刚发现,杂交亲本的父本和母本因生育期差异较大,花期不重合,无法完成授粉杂交。他便争分夺秒抢时间,在返青期给晚熟的小麦加盖塑料拱棚,形成局部增温小环境,缩短晚熟亲本的生育期,让其能与早熟品种花期相遇,从而完成授粉杂交。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月,“新冬55号”冬小麦品种通过审定。2021年,“新冬55号”以840.34公斤的亩产,刷新了自治区冬小麦高产纪录;2023年7月,“新冬55号”又以亩产870.2公斤,刷新南疆冬小麦高产纪录。“新冬55号”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特性得到了广大种植户的认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现已成为一师阿拉尔市、温宿县等地的主栽品种,在南疆地区累计推广种植600余万亩。
在做好科研育种的同时,杨志刚还积极开展小麦科技服务。“只要我们有需要,杨老师就会来现场给我们进行指导。”七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张慧说。
对新加入团队的年轻科研人员,杨志刚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精心指导他们开展试验项目。
杨志刚明年就到退休年龄了,但仍然一门心思地扑在育种工作上。“只要职工群众有需要,我还会继续干下去,让种植户多种粮、种好粮。”杨志刚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07-18/83479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为世界提供更多启迪和机遇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 广州市番禺区:“脑友剧2025-11-26
- 涪陵:地名“活”起来,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