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广东提出植物迁地保护体系新架构
日前,省林业局正式印发《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规划(2024—2035年)》(下称《规划》)。《规划》对接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国家植物园、区域植物园、乡土植物园三个层级为内核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属全国首创。
《规划》分为建设背景、总体要求、整体布局、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和总体效益七大章节,建设期为2024—2035年。《规划》明确,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引领,全省植物园体系建设分步实施评估准入,到2030年,提升或者新建区域植物园8—15个、乡土植物园40—70个。到2035年,广东省分布80%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基本建成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核心,区域植物园为支撑,乡土植物园为特色补充的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
《规划》以国家、区域、乡土植物园三级植物迁地保护机构为主体展开,明确准入退出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制定建设及运营管理指引,力争做到“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其中,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批准设立和主导,在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普宣教和园林园艺展示等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区域植物园承担区域以及地带性植被的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和研究,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普宣教;乡土植物园是贴近公众的一种形式灵活、功能多样的迁地保护机构,旨在收集、保护、展示各种植物,兼具科普宣教、推广乡土植物等功能。
《规划》立足于广东省植物迁地保护资源状况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构建“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全域统筹”的植物迁地保护体系空间格局。“一核引领”指珠三角城市群,以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引领构建全省植物迁地保护网络。“三区联动”指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覆盖全省主要气候带和植被分区,形成全省植物迁地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全域统筹”指根据现有基础,并依据准入条件,建设提升一批区域植物园;推动各市县差异化布局建设一批乡土植物园,发挥小、多、匀的特点,拓展多种服务功能,形成“一核三区”协调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让植物迁地保护建设成果惠及大众。
《规划》提出五大主要任务,即构建智慧高效的迁地保护体系、建设创新驱动的科学研究体系、培育多元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建立学科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区域特色的自然教育体系,推动提升植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水平和保护成效,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植物保护新局面。
围绕五大主要任务,《规划》强调要实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区域植物园体系建设、乡土植物园体系建设、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科研支撑平台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培育、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自然教育体系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
原文链接:http://www.gd.gov.cn/gdywdt/bmdt/content/post_44525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 广州市番禺区:“脑友剧2025-11-26
- 涪陵:地名“活”起来,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