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全力推动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大河安澜满目新。近年来,三门峡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市,扎实做好“新河文山农”五篇文章,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自然修复和工程修复相结合,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谋划实施“十百千万亿”工程,强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
全面治理18条黄河一级支流。以城乡污水入网、生活垃圾清理、沿岸绿化彩化为重点,18条黄河一级支流全部实现“清水入黄”。
高标准建设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全线贯通,不但有效保障了黄河安澜,将沿线的43个景区、300多个村庄、50万亩旱作梯田、10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及万亩花海、万亩枣林、万亩采摘园等串点成线,形成“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看天鹅”的美丽画卷,而且带动沿线80万名群众增收致富,成为沿黄自然观光游、生态康养游、文化研学游、沿黄体育赛事、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主轴。
连线带面打造千里城市绿廊。沿铁路高铁、国道高速造林绿化,实现交通干线“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以绿化亮化为重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成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5个、森林乡村示范村204个,成为黄河流域唯一一家市级全域“氧吧城市”。
系统施策修复十万亩矿山。扎实推进矿山综合治理攻坚“秋风行动”,12.45万亩矿山治理复绿增彩。尤其是小秦岭生态治理攻坚战,不计代价、不计成本,以年损失100多亿元产值、转岗10万余人的代价,退出矿业权32个,退出规模以上企业100余家,关闭坑口1500余个,处理矿渣2586万吨,恢复植被143.5万平方米,治理小秦岭及周边水土流失面积2400平方公里,解决了多年以来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问题,相关经验被中宣部确定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入选联合国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探索黄河亿吨泥沙治理和利用。实施全国首例库区30亿立方米泥沙清淤和综合利用试点工程,加强黄河主河道和塌岸塌滩治理,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gov.cn/2024/08-23/305416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应勇会见古巴副总检察长2025-11-2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 广州市番禺区:“脑友剧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