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榜样丨贾书钦:一颗红心永向党
“凭着一腔热血,我来到了兵团。因为我知道,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需要有人来建设和守护……”8月20日,一师九团退休职工贾书钦轻抚着面前的老照片,向记者讲述起过去的故事。
1930年1月,贾书钦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市一个农民家庭,1944年2月报名加入民兵队伍,学会了通讯架线和医疗救护技能。1950年,20岁的贾书钦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战友们一起跨过鸭绿江,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上,贾书钦和战友们一同挖战壕、守阵地,不顾个人安危抢修通讯线路、全力救护伤员。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贾书钦回到了家乡河南许昌。1956年3月,王恩茂将军来到贾书钦的家乡,招募老兵保卫建设边疆。
“当时有人觉得新疆条件艰苦,但是我愿意去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贡献。”怀着这样的壮志雄心,贾书钦来到了当时的农一师(现一师阿拉尔市)。
夏天,戈壁荒滩的气温高达40摄氏度,时不时还会发生沙尘暴。贾书钦与战友们一起在烈日下开荒,用手中的坎土曼锄开板结的土地,让脚下的盐碱地一寸寸地松软起来。
“那时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稗子面馍。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伙儿都没有怨言,一心一意扑在建设上。”贾书钦说,那时,大家的信念很坚定,就像荒漠中的胡杨那样坚韧顽强。
后来,贾书钦还加入到了建设塔里木河南岸总干渠的“大会战”中,一锹一镐、肩扛背挑,一天干下来,身上总是布满淤青,但他的干劲儿却丝毫不减。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贾书钦和战友们共同努力下,塔里木垦区修通了一条条水渠,开垦出一片片农田。
1960年10月,贾书钦被调到九团水管所食堂工作。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确保每名军垦战士获得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日常劳作所要付出的体力与精力,是一项挑战性不小的任务。
为了让大家尽量吃饱、吃好,贾书钦精心统筹计划,做好粮食采购、饭菜制作和分发等各环节工作,确保每个人都能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渐渐地,九团水管所的食堂成了大家心中的温暖港湾。
1962年2月,贾书钦主动要求去水管所一线工地,参与修渠引水、勘测放线工作。“我是党员,哪里艰苦我就应该去哪里。”贾书钦说。在修渠引水工地上,贾书钦一干就是20多年,与职工群众一起克服重重困难,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兵团人的责任和担当。
1990年,贾书钦从九团水管所光荣退休。“虽然退休了,但一颗红心永向党。我还要继续为党的事业、为兵团事业奉献力量。”虽已94岁高龄、但精神矍铄的贾书钦声音洪亮地说道。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09-02/83551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勇担时代重任 争当改革先锋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赵乐际会见汤加国王图普2025-11-27
- 应勇会见古巴副总检察长2025-11-27
- 梅州:宠物疗愈童心,儿2025-11-26
- 移风易俗 绿色殡葬|十2025-11-26
- 科技赋能、政策补贴、健2025-11-26
- 当网络作家走进社会组织2025-11-26
- 社区有温度 老年生活更2025-11-26
- 【湾区民政 改革创新】2025-11-26
- 宣城宁国市:构建多元养2025-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