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织网聚力构建多元救助新格局
2025年以来,黔西南州聚焦重点区域、特殊群体,通过政策兜底、主动巡查、科技赋能等多元举措,持续深化救助服务,扎实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其基本生活与合法权益,筑牢流浪乞讨人员民生保障线。
主动巡查,织密救助网络
全州设立9个救助站,实行“入站——受助——离站”全流程规范化管理,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借助天网工程信息化手段,结合公安夜间巡查,覆盖商场、车站、地下通道、桥梁涵洞、城乡接合部、公园等重点区域,变“上门求助”为“主动救助”,实现24小时响应。2025年以来,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57人,开展街面巡查1470人次,出动巡查人员3095人次,救助街面流浪乞讨人员7人次。
部门协同,凝聚救助合力
民政、公安、卫健等部门联动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明确救助站与定点医院双向对接机制,确保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对急危重症、精神障碍、传染病等患病流浪人员,一律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免押金收治、优先诊疗,解决流浪人员就医难的问题,切实保障患病流浪人员的生命健康权益。2025年以来,共与11家定点医院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人。
科技赋能,破解救助难题
通过DNA、人脸比对等技术和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站及各类媒体发布寻亲公告,及时更新完善并公布受助人员基本信息,加大“互联网+”救助寻亲力度,借助社会力量“缘梦寻亲”平台和“雷警官”工作室等多方渠道,帮助走失流浪人员寻亲返乡,让“大海捞针”变为“精准找人”,为受助人员铺就温暖回家路。2025年以来,帮助1名走失流浪人员寻亲返乡。
精准延伸,提升救助质效
对流浪乞讨人员分类标签化管理,记录健康状况、家庭背景、就业意愿、返乡顾虑等核心信息,组建民政干部、社工、医护、法律工作者的专业团队,开展政策、沟通技巧等培训。对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助餐、助浴、辅具适配等服务,为未成年人链接学校、心理机构,保障教育和心理健康,有效提升服务精准度。2025年以来,开展政策培训10次,为313名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提供服务。
原文链接:https://mzt.guizhou.gov.cn/xwzx/sxxx/202511/t20251125_889788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攀枝花市民政局多点发力2025-11-25
- 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公告第2025-11-25
- 新重庆・老地名・边界行2025-11-25
- 四川推动构建社会组织内2025-11-25
- 我市合法备案的殡仪专用2025-11-25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2025-11-25
- 眉山市民政局实地调研强2025-11-25
- 云南省民政厅召开2022025-11-25
- 媒体聚焦丨今晚报:家门202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