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制在线> 黔东南州六举措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

黔东南州六举措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

时间:2025-11-25 19:31:12 来源:贵州省民政厅 作者:佚名

  一是高位推动,狠抓落实。2023年1月3日由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建立黔东南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州民政局高度重视《通知》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并指导各县(市)结合各县市实际制定落实具体措施,督促各县市做好关爱帮扶相关工作,2025年以来全州纳入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结对帮扶共计16060人,开展关爱走访68961人次,实施救助7377人(次),实施保障资金代管服务581例,通过社会化购买服务79人开展关爱走访活动。

    二是评估定级,分类包保。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关于“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的要求,将全州特殊困难群体分为三类,其中A类为特困供养群体,B类为低保保障群体,C类为边缘困难群体。对三类群体进行定期探视关爱,其中A类特困供养群体结对帮扶干部原则上每周走访探视1次,每月至少4次;B类低保保障群体结对帮扶干部原则上每10天走访探视1次,每月至少3次;C类边缘困难群体结对帮扶干部原则上每半月走访探视1次,每月至少2次;对A类、B类群体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且无监护人或其监护人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实施保障资金代管服务;规范建立关爱档案。

    三是因户施策,合力关爱。构建以民政部门为主导、整合多个职能部门的各类政策措施、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1+N+关爱”的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体系,综合运用各职能部门政策措施,推进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应急救助、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临时救助、儿童福利、司法援助、慈善关怀、志愿服务等关爱帮扶措施,因户施策、一人一策,形成强大关爱帮扶合力。同步建立和依托特殊困难群体“爱心牌”“关爱记录册”等关爱模式,对纳入关爱帮扶的“特困供养群体”“低保保障群体”“边缘困难群体”三类特殊困难群体家庭或个人开展定期不定期走访探视,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

    四是动态管理,跟踪问效。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机制,州民政局将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工作纳入各县(市)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对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将严肃追责。县、乡两级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信息台账,精准采集基本信息,建立关爱识别进入和退出机制,每季度实行动态调整一次,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五是加强宣传,提高氛围。督促各县(市)认真贯彻落实低保、特困常年公示机制,以自然寨为单位,按月公示对象保障情况和救助政策,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支持监督救助政策落实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等新媒体,深入开展特殊困难群众关爱帮扶工作宣传,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志愿者以及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帮扶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关心、关怀特殊困难群体的浓厚社会氛围。

    六是创新实践,惠及群众。为切实做好特殊困难群体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关爱帮扶和探访工作,黔东南州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在2024年开展了黔东南州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评估服务项目。创新“一看二问三听四查”认定机制,精准辨别特困人员,并分类制定措施纾解特困人员困难。通过深入摸底、适时更新、分类帮扶的方式,及时发现特困人员及照料护理人员在情感支持、护理能力支持及医疗辅具支持方面的需求,并针对特困人员需求扎实开展政策宣传、心理疏导等关爱帮扶。在评估中,共建立需求台账120余条,帮助解决需求问题100余个;向特困救助对象及其亲属宣传普及集中供养政策700余人次,为群众答疑解惑1000余人次,开展心理疏导100余人次。

  


原文链接:https://mzt.guizhou.gov.cn/xwzx/sxxx/202511/t20251125_8897825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