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提升救助效能 9分钟高效寻亲彰显民政温度
“联系上了,家属找到了!”黎平县民政局救助站内,工作人员的声音响起,令在场人员顿感欣喜。从人员信息采集到成功联系亲属,这场寻亲接力,仅用时9分钟便迎来圆满结局,其中,人脸识别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5年11月18日上午,有群众反映,一名中年男子在黎平县城平街路口(西)绿化带长椅上露宿,其言语不清,无法提供个人身份及家庭住址等信息,黎平县民政局接到求助后迅速响应。鉴于当日气温下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该男子接回站内,为其添置防寒衣物并提供热餐食。为尽快确认其身份和家属,救助站启动智能化寻亲机制,采集高清人像照片,上传至全国“缘梦警民救助”寻亲协作群,并协同公安机关启动人脸识别比对程序。
系统在海量数据中实现毫秒级检索与匹配,仅9分钟即反馈比对结果,确认该男子为湖南籍人员林某,已失联数月。工作人员随即联系其家属,电话中对方非常激动,对救助站的高效工作表示感激。在护送林某返乡与家人团聚现场,亲人相拥而泣,场面令人动容。
此次高效寻亲是黎平县民政局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救助工作的又一实例。此前,黎平县民政局曾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在24分钟内为一名思维混乱的走失老人确认身份和家属信息,并先后协助失踪6年的刘某、流浪20年的杨某等人重返家园。近年来,黎平县民政局持续推进“科技+救助”工作体系建设,将人脸识别、DNA比对等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寻亲方式有机结合,依托全国寻亲网、头条寻人等平台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并通过常态化街面巡查、多部门协同联动,逐步构建高效有序的救助网络,助力更多流浪人员回归家庭。
9分钟完成寻亲,不仅是技术赋能民生服务的表现,更是民政部门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的体现。黎平县在救助工作中注重科技与关怀相结合,切实为困难群体铺就温暖的回家之路。今年以来,黎平县民政局已通过口音辨别、人像比对、互联网寻亲等多种途径,成功帮助2名流浪乞讨人员与家人团聚。
为巩固工作成效,黎平县民政局将进一步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长效机制,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持续加大排查与宣传力度,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原文链接:https://mzt.guizhou.gov.cn/xwzx/sxxx/202511/t20251125_889788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攀枝花市民政局多点发力2025-11-25
- 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公告第2025-11-25
- 新重庆・老地名・边界行2025-11-25
- 四川推动构建社会组织内2025-11-25
- 我市合法备案的殡仪专用2025-11-25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2025-11-25
- 眉山市民政局实地调研强2025-11-25
- 云南省民政厅召开2022025-11-25
- 媒体聚焦丨今晚报:家门202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