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治社会> 河池环江:柳浪咧小镇火爆出圈

河池环江:柳浪咧小镇火爆出圈

时间:2023-12-23 20:32:39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环江新型城镇化之路让搬迁群众过上好日子

  柳浪咧小镇火爆出圈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位于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西安置区的柳浪咧小镇霓虹灯闪烁,商铺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美食摊位、小商品摊位,吸引众多的市民和游客,绘就了一幅夜经济的繁华画卷。

  环江打造的柳浪咧小镇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五香”美食胜地、毛南族特色文化等名片迅速火爆出圈,成为“网红”打卡点之一。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建”起来

  “柳浪咧小镇成功出圈并非偶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委宣传部部长韦晓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9个部门在今年年初印发了《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聚焦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以满足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解决好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转变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

  根据指导意见,该县党委、政府在聚合文旅资源、培育产业集群、壮大安置区村集体经济、带动搬迁群众稳就业稳增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为加快柳浪咧小镇的创建,该县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建工作,整合全县文、农、旅等资源,同步推进小镇总体规划和详细布局,确保涉及的产业、服务、基础设施配套等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使之定位相符、规模相配、功能相适,该县科学合理安排小镇布局和功能,明确各个特色街区的主体责任单位和建设内容。

  变“闲”为“宝”,闲置国有资产“活”起来

  该县深挖闲置资产价值,推动“变资产为资本、变闲置为利用”,高效盘活闲置国有资产。打破“条块分割”的基层党建组织架构,创新基层发展运营模式,统筹周边各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金,跨地承租城西易地搬迁安置区多间闲置铺面,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开发运营管理,推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推+股东参与+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的经营模式,发展“国企自持+主力店联营+租赁合作+商业运营服务输出”等多种经营方式,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累计投入项目资金512万元,实现门面出租面积达9994平方米,预计项目一期可完成门面盘活率60%,实现租金收入超300万元。

  该县立足安置区临近工业园区、高铁、高速路的区位优势,精心调整商业铺面布局,将易地搬迁与新型城镇化、文化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坚持“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让创意、设计、艺术等元素充分融入文化旅游发展全链条,精心打造欢街(美食街)、嗦哩嗦特产巷、古编巷(手工制品、文创文玩街、非遗文化产品作坊街)等12条主题街区,发展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吃、住、行、游、购、娱、教为一体的特色商旅小镇。

  截至目前,柳浪咧小镇已出租门面394间,同比增长55.73%,232家商户入驻营业,其中搬迁户自主创业105家,新增就业人数1000人次以上,带动周边12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超3万元,易地搬迁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55万元。如今,该县的两个大型安置区4029户1.64万名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突出民族特色,民俗经济“火”起来

  柳浪咧小镇以“传统+现代”的方式举行多样化的民俗活动,打造“世界自然遗产地”“环江五香”等名片,成为备受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先后举办了2023年“壮族三月三·环江嘉年华”“乐嗨三月三·相约游环江”、迷你“市”集打卡互动、环江喀斯特乡村音乐节、毛南乐队沉浸式专场演唱会、广西优秀艺术作品毛南族风情歌舞秀《艾南》展演、“唱响好日子、奋进新时代”歌咏比赛、世遗环江·多彩毛南——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展演和视频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日均吸引游客2.5万人次,集市摊位招商300多个,帮助搬迁群众临时就业达460余人次。

  “我们大力塑造民族移居全新体验场景,将毛南族文化、傩面文化、美食文化、铜鼓文化等元素提炼再现,实现‘产、城、人、文、景’有机结合,形成以非遗文化保护、文创产品开发、农特产品销售为地标的新文旅商圈;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设计产学研合作基地,助力毛南文创产品实现产业化、品牌化、体系化。”韦晓说。据悉,该县目前已开发文创产品100余种。(记者 覃莉娱 通讯员 蒙宏谯)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312/t20231219_671446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