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治社会> 河池市宜州区奏响就业“四部曲”

河池市宜州区奏响就业“四部曲”

时间:2023-11-10 05:24:58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近年来,河池市宜州区将“稳就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将就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围绕就业服务、就业模式、就业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四方面,积极奏响就业“四部曲”,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稳就业、促增收。

  吹好就近就业“服务曲”

  宜州区坚持把易地搬迁户作为就业帮扶的重中之重,聚焦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和集中连片安置点,多举措打出“四到家门”就业帮扶组合拳,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把就业服务站设到家门口。在安置区建立就业服务工作站,配备1名工作人员。实行分组管理、拉网式调查,对劳动力状况、就业状况、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登记,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加强就业观念指导,进行“访企拓岗”,推荐岗位信息。多次入户走访,与安置区搬迁户实际需求进行匹配,助力尽早就业。截至目前,累计推送、介绍工作岗位信息3750条。

  把用工岗位送到家门口。对搬迁家庭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逐户上门、逐人推介,直至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在城区移民安置区建设宜州区同福移民社区零工服务站并延伸零工服务,推行“1+16+N”系列活动。推荐就业350余人,提供岗位400余个,举办线上专场招聘会12场次,全区共成功推介3774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

  把技能培训班办到家门口。采取多元一体的培训策略,把社区培训、企业培训、社团培训相结合,让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精准结合,提升培训质量。今年以来,共培训308人次。

  把就业帮扶车间建到家门口。不断完善安置点基础配套设施,因地制宜谋划好后续扶持产业,加大就业扶贫车间引进力度,增加扶贫公益性岗位数量,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实现致富。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4家帮扶车间,带动6071人就业,年人均增收达3000元以上。

  拉好创新就业“主动曲”

  宜州区积极探索“零工市场+夜市+社区(乡镇)+企业”联创共建模式,不断创新就业服务载体,打好“送岗、提升、稳定”3张牌,为就业帮扶“添动力”显实绩。

  精准搭建就业平台,打好“送岗牌”。创新开展“线上搭平台,网络送岗位”活动,采取“互联网+就业”招聘服务模式,就业工作人员化身“就业红娘”,做“带岗达人”,通过“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同屏推介岗位信息、宣讲就业创业政策,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交流渠道,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可找工作。

  精准发力聚焦培训,打好“提升牌”。扎实做好“1131+”服务,即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较精准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见习机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入户家访、座谈交流、职业指导等,特别是针对有特殊困难的“雨露计划”毕业生开展暖心帮扶。截至9月底,宜州区实名登记的1804名毕业生就业率达77.65%,其中,困难群体毕业生532人,就业率达82.16%;“雨露计划”毕业生帮扶联系率达100%。

  精准聚力就业服务,打好“创新牌”。打造“就业解忧栈”,推出“夜市招聘”、直播带岗、“就业直通车”百日攻坚等活动,持续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供需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4场次,提供就业岗位近2.76万个次。

  弹好就业帮扶“快捷曲”

  以“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目标任务,本着“政策送下乡、服务送上门、岗位送到家、培训送到手”的原则,为求职人员广开就业渠道,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扶持,在求职者和用工单位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提升帮扶“深度”。搭建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助力劳务输出转型升级。宜州区与柳州市柳南区、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建立2个常态化稳定就业服务工作站,大力开展劳务协作合作,主动与当地对接联系用工需求,定期交换发布招聘信息,助力企业和劳动力实现双赢。建立两地长效沟通机制,突出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通过人力资源企业等专业机构运作,精准提高劳动力培训成效和稳定就业成功率。

  提升帮扶“速度”。为更好地服务各类求职群体和用人单位,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服务水平,开发“宜州智慧就业服务”小程序,打造“三端一平台”功能,即“求职者端”可搜索岗位信息,进行简历投递;“用人单位端”可发布招聘信息,收集简历、邀请求职者面试;“公共就业服务端”对企业信息、招聘岗位进行审核,保障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截至9月底,“宜州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入驻企业390家,岗位总数9111个,全职人才1405位;雇主总数796位,岗位总数1309个,零工总数1788个。其中,“人才招聘”属于独立版块,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服务,该版块已为1470人提供求职登记服务。

  提升帮扶“温度”。宜州零工市场于今年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通过搭建线下实体市场,打造集岗位供求、就业推荐、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零工市场。通过“24小时线上+10小时线下”模式,为求职者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截至目前,宜州区分别完成了4个线下零工服务站,登记招聘的企业739家,求职登记和咨询的1335人。

  唱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奏曲”

  宜州区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多项就业支持举措,合力、聚焦、精准促进高校毕业生优质就业。营造暖心就业服务环境。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提早开通宜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制作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海报等,在汽车站、公交车站、市政广场、乡镇、村(社区)等人流密集场所、户外显著位置投放,群发短信公布就业服务渠道,制作基层就业(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风采展示公益宣传片、创业人物故事宣传视频,在“宜州就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微博等媒体上刊播,为毕业生构建由毕业到求职全程服务衔接机制。

  构建优质见习服务阵地。在河池市首创就业见习基地考核评分标准,率先编制就业见习基地培训资料,以日常考核和期满考核作为指挥棒,促使就业见习基地规范运行。从优募集就业见习岗位,重点募集技术含量高、有利于提升毕业生实践能力的优质岗位。今年,已募集就业见习岗位151个,吸纳就业见习人员1141人次。

  提升毕业生创业驱动力。围绕“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创业服务、创业氛围”五轮驱动,实施创业实践集市项目,吸收47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入驻集市开展创业实践;开展创业路演赛、创业沙龙、青年创业交流会等系列活动,推选的4个创业项目获河池市选送参加广西第九届创业大赛,实现历年来创业项目获选参加省级赛零的突破。同时,组建大学生创业交流群,建立创业项目清单并进行跟踪服务,现已有26个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在库,其中,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1个,给予19名符合条件的创业高校毕业生拨付创业扶持补贴9.5万元。(蓝卫北)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311/t20231107_669422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