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不断谱写城市民族工作新篇章
原标题:
三个聚焦 不断谱写城市民族工作新篇章
近年来,防城港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聚焦“三个度”,充分发挥该市海、边、山特色和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全市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聚焦深度融合
展现城市民族工作“高度”
一是始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落细“两个纳入”。将民族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巡视巡察、绩效考评、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平安防城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安全稳定动态等专项考核工作当中。积极创建“海边山党旗红”党建品牌,大力打造“百里边关红”“千里滨海红”“万里万山红”特色党建+民族团结示范带,推动了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二是深入实施创建“一把手”工程,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书记联动”抓创建机制,该项工作被国家民委网站刊登宣传。
三是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市人大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常委会审议事项,并将《防城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条例》编入《防城港市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22-2026年)》,市政协积极推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委员行动”。
聚焦交流交融
展现城市民族工作“温度”
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一是通过积极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窗口服务、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教育劳动就医等权利,全力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居”。二是通过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工作“六大工程”、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积极落实民贸民品企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富”。三是通过挖掘民族特色文体课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选树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学”。四是通过积极开展全市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扩大群众参与,促进各民族“共建”。五是通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各民族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六是通过印发《开展少数民族劳动力培训工作方案》、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在社保经办窗口设置民族团结专窗等促进各民族“共事”。七是通过举办多形式民族团结宣传、民族同心林种植活动、打造民族特色村寨等活动促进各民族“共乐”。八是深化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及集中居住地区矛盾隐患的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化解,促进各民族“共维”。
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交流。一是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2022年初,启动防城港市创建全国示范市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宣传月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在园博园等标志性景区和校园分别组织了多场由各行各业青年代表和学生参与的献词活动。在全市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取上思县老乡家园、防城那巴村等开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点工作。二是注重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壮族三月三”“京族哈节”“瑶族阿宝节”“北部湾开海节”等节庆活动强化各民族“一家亲”“石榴籽”意识。2020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团体平均每年举办各类联谊交流活动超100场次,参与的各族群众达12万人次。三是各民族之间关系融洽,营造了各民族亲如一家的社会环境。根据2022年初民族团结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9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相处比较好”,有96%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市在各民族和谐方面做得好”。近年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
聚焦稳边固边
展现城市民族工作“法度”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一是制定了《防城港市京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条例》《防城港市民宗委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城港市民宗委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防城港市民宗委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防城港市民宗委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防城港市民族政策法规动态评估制度实施方案》等,正在开展《防城港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条例》立法调研,以确保辖区内各族公民享有同等法律地位,享受同等权利。二是创新开展“渔船送法”活动、建立“民族调解流动工作站”、设立十万山侨乡巡回法庭、在京族地区创建“哈亭调解”等模式,全力打造“无诉边境”,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有力维护和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繁荣发展。
推进基层民族事务治理常态化。一是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民小组协商制度,将民族团结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基层党建+社区(村屯)警务+网格化综合治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有效实现和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二是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五种媒介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用,使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进万家。三是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律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和民族贸易促进会等社会组织,依托广西精一律师事务所打造“石榴姐姐巾帼服务团”,《组建“石榴姐姐巾帼服务团”助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案例入选第二届中国律师公益(社会责任)典型案例。(傅贤杰)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310/t20231026_6689059.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桂林:桂花公社景区清廉元素成景观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