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靖西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
原标题:
靖西提升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百色靖西市坚持把文化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坚持“铸魂”与“塑形”并举,优化文化供给,不断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立健全各村文化阵地,完善乡、村文化广场以及农家书屋、党群服务中心等各类文化阵地,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通过自发组建、人才招募等方式广泛招募文化志愿服务者,该市282个行政村均组建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文化类志愿服务1000余次。依托市、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多方力量,围绕群众需求,推行“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精准文化配送模式,开展书画下乡、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让文化服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精准送达。
强化思想引领,夯实乡村文化振兴根基。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组织宣讲团开展下乡理论宣讲、领导干部示范讲等,全方位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累计开展宣讲800余次。今年结合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月,开展系列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传播文明理念,树立文明新风,共有5000多名党员干部、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活动。依托应急广播、微信公众号及各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平台,采取专题报道、宣传先进典型等方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自觉移风易俗,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化文化供给,发挥优秀文化赋能作用。利用“壮族三月三”壮乡文化品牌效应,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商业+集散+康养”的综合性文旅项目,发展民族文化文创、休闲旅游、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培育了“七夕绣球节”“非遗末伦”等特色品牌文化节目,并成功举办庆丰收主题活动,累计2万余人次参与。深度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国门党校、爱国主义红色教育阵地,打造百里边关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文化长廊。今年以来,国门党校共举办培训126期,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活动200余场。此外,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持续开展接地气、贴民心的“走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受益群众30万余人。(骆俐羽)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307/t20230724_664009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桂林资源打造名副其实“资源胜地”
下一篇:河池环江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