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治社会> 百色靖西:非遗绽芳华

百色靖西:非遗绽芳华

时间:2023-06-18 08:53:12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非遗绽芳华 “绣球”变“金球”

  近年来,百色靖西市发挥“中国绣球之乡”优势,大力传承弘扬“壮族绣球制作技艺”,在乡村振兴中展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小绣球变成大产业,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小“金球”。目前,该市年产绣球40多万个,收入超10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政企村户”聚力,弘扬绣球制作技艺

  推行“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传承发展“壮族绣球制作技艺”。政府引导。通过在政策上扶持,在资金上倾斜,推动实施文化旅游联创工程,扶持旧州民俗街绣球产业,将旧州街建成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申报“中国绣球之乡”,村民自觉参与,形成了“旧州绣球一条街”,旧州村被纳入2022年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目前,旧州村500多户人家每户都有人会制作绣球,全村年产绣球30多万个,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国外。企业投入。从事绣球“产加销”的企业通过“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加工半成品、由村集体免费分发给农户完成“刺绣”和“缝合”工序、统一回收再销售的“三统一分”发展模式,形成“企村户”同向发力的庭院绣球发展态势,帮助绣球手艺人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集体参与。村集体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帮助企业发展,助力企业在设备采购、“绣娘”培训等方面驶入“快车道”,从而获得更多效益分红。农户收益。企业将年营业额的70%左右直接回馈给农户,农户“零成本”采购原材料,农村妇女可以“背着娃、绣着花、养着老、顾着家”制作绣球,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企业传承创新,打造品牌提升竞争力

  延伸产业链,引进靖西市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落户易地搬迁安置区老乡家园,专注绣球研发设计、制作生产和文化宣传,推动绣球产业延伸到旅游工艺品、企事业纪念品、婚庆影楼用品、体育舞蹈道具、广告装饰品、灯饰亮化工程等行业,提升绣球从小农经济成为产业化经营。同时,推出靖西绣球灯、绣球摆件、绣球钥匙扣、绣球汽车挂饰等特色文创产品,市场供不应求。此外,企业着力打造“绣蕴坊”品牌,获得国家注册商标,新制作的绣球先后在全国工艺品大赛上获得“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银奖。企业推行“传帮带”联农带农非遗传承模式,按照技艺高低将“绣娘”进行精细化分类培养,免费培训农户2万多人次,发展潜力“绣娘”2000多人,带动20多个村屯500多位“绣娘”参与发展非遗绣球产业。同时完善“线上”网络电商、“线下”实体展示体验融合发展营销模式,做大绣球产业。今年,企业辐射产业链带动就业2000多人。

  推进“绣球+”融合,催生发展新气象

  一是推动“绣球+文化”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靖西绣球文化品牌,创新设计了众多实用型绣球款式,使刺绣产品具有图案新颖别致、民族特色鲜明、时代感强烈等特点。借助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会议、商贸活动等场合展示和传播壮族绣球文化。二是推动“绣球+体育”融合发展。依托“丝路杯”中国—东盟乒乓球赛举办地,将绣球贯穿整个赛事前后,作为接送贵宾的重要礼品。在靖西体育馆、高速公路出口旁、城区主干道沿线、市民广场活动中心等建造绣球模型,添加绣球文化元素。同时,在锦绣古镇、绣球城等景区和娱乐场所,充分展现独具靖西特色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使国内外游客不仅能感受体育赛事的精彩,还能领略到多姿多彩的壮族绣球文化,促进“绣球+体育”深度融合。三是推动“绣球+旅游”融合发展。依托靖西旧州AAAA级景区优势,将绣球文化与旅游景区紧密结合起来,策划抛绣球、“七夕绣球节”传统文化体验项目,以及“壮族三月三”“旧州风情秀”等。走在旧州街上,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挂满绣球,成为一道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景线。2022年,旧州景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1000万元,带动景区及周边绣球手艺人1510人实现家庭就业。(赵新辉)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306/t20230616_662195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