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邕宁区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原标题: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南宁样板”之邕宁篇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法官到邕宁区中和镇开展“一村一法官”工作法律知识培训。
邕宁区法院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城区民政局的人民调解员联合调处矛盾纠纷。
邕宁警方走进邕宁区城关第四小学开展“平安校园基层行”活动。
邕宁区中和镇那例村村民老陈和老韦曾经是和睦的好邻居,却因为宅基地一事闹翻了脸。而如今,他俩和好如初,促成他们握手言和的,正是那例村村民委员会的调解员。这是邕宁区成功化解基层矛盾案例中的一例。
自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来,邕宁区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协调组织职能部门参与试点建设工作,执行专班推进、攻坚突破,因地制宜推行矛盾在一线化解、资源在一线汇聚、平安在一线实现、服务在一线强化的“四一工作法”,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平安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2年,邕宁区矛盾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8.46%。
矛盾在一线化解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工作人员在基层走访了解到,部分群众在遇到问题后,苦于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渠道,将小问题拖成大矛盾。为帮助群众及时解决问题“烦恼”,邕宁区委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
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人民调解组织为基础,整合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等调解组织队伍力量,为群众提供集信访调处、调解、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民政救济、司法救助、心理安抚于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平台,有效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等渠道,为各级各部门共同深耕平安建设“责任田”提供平台,让群众的多元化诉求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解决。
为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邕宁区严格管控诉前调解流程、完善多元解纷合理考评机制、延伸多元解纷覆盖范围,确保诉源治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辖区居民张阿姨喜欢听歌,因为音乐声较大,楼上住户颇有意见。网格员得知这一情况后,请双方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进行调解。调解员帮助她们打开心扉,换位思考,双方意识到遇事应该好好商量,最终握手言和。
带着问题而来,怀揣满意而归。这是张阿姨的真实感受。
老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为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邕宁区检察院打造“一站式、综合性”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将检察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服务内容包括接受举报、案件信息公开和接受外部监督等,群众拨打“12309”服务热线,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这就要求增强法治观念,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起“第一道防线”。邕宁区委政法委与中和镇党委、政府在中和镇那例村打造“劝善长廊”,将无形的法治理念通过有形的载体展现出来,同时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法律知识,使法治思维深入人心;邕宁区司法局积极整合资源,在城区81个村委(社区)建设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运用农村智能大喇叭,定时播放与农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帮助群众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
邕宁区那楼镇有两位邻居因通行道路土地管理权属问题产生纠纷后,向邕宁区司法局那楼司法所求助。今年2月6日,那楼司法所会同多部门现场勘查,确认土地归属,双方签字同意,矛盾成功化解。
资源在一线汇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说的是基层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巧用“针”串起千条“线”?邕宁区把基层阵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资源汇聚一线,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不断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
邕宁区依托“党员有办法”党群议事机制,发挥科技力量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引入社区治理,依托社区“微脑”和亿社区智慧平台,实施“居民点单—中心派单—网格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工作机制”,在辖区内构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一线化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使社区成为“居民有诉求可倾诉,有困难可找帮助、有矛盾可化解”的地方。
在邕宁区龙象社区,每栋居民楼的门口都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二维码。平时,群众发现传销等违法犯罪线索,只需手机“扫一扫”就能通过微信小程序举报。平台接到信息后立即派单。网格员登门核查后反馈情况,社区平台经过分析研判,决定采取的处置办法。群众对处置结果是否满意,可以在评单上点评。
指尖一动,就能及时反馈可疑线索。有呼有应,社区与群众间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2022年社区平台累计上报综合治理事件1108件,上报信息1924条,全部在社区层面解决完毕;矛盾纠纷调处56起,100%成功调处。龙象社区志愿服务团队从2021年的32人增加到现在的1317人。
社区居住环境改善了,群众受益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四单工作机制”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区内外同行纷纷前来“取经”,邕宁区因此多次承办自治区和南宁市社区治理现场会。
社区问题看似事小,若得不到及时得当处理,后患无穷。邕宁区检察院守正创新,于2022年4月在龙象社区设立“一村(社区)一检一群”检察基层法治宣传联络服务点,通过发挥普法站、民意窗、听证点、连心桥大讲堂等功能,开展法治宣传、检察听证、矛盾纠纷化解司法救助、检察公益诉讼和收集代表群众意见建议等日常工作。
截至2022年底,龙象社区“一村(社区)一检一群”检察官联络服务点共调解纠纷6起。至今,邕宁区有21个村(社区)设立了“一村一检一群”检察官联络服务点。
邕宁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邕宁区通过党建引领、公众参与、盘活资源等方式,让资源、管理、服务下沉社区、汇聚一线,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治理”,将“单元治理”转变为“多元治理”。
平安在一线实现
基层治,天下安。平安是老百姓亘古不变的期盼,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随着邕宁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大型企事业单位纷纷入驻,新建住宅小区增加,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日益增加,给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带来新挑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邕宁区委将“党建+信访”工作机制延伸至“基层末梢”,城区5个乡镇都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健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全城区共划分5个大网格、81个中网格和502个小网格,综治中心按照“专职+兼职+专属+N力量”工作模式配备567名网格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等问题调处化解。
除了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邕宁区司法局还在全城区成立道路交通和婚姻家庭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组织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和风险隐患排查,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人群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邕宁区检察院建立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用心帮助涉案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性提出“检察+”理念,着力打造检察机关为主导、多方协同参与的司法救助共同体新格局。
邕宁公安分局成立法制监督室并探索出“四闭环工作法”;创新社区警务模式,推行“治保专职警务助理一体化”工作机制,并逐步探索出“三个+”工作法(即乡镇党委政府+派出所党支部、党建+业务、严格管理+暖心关怀)。2022年,治保专职警务助理协助破案8起,排查矛盾纠纷580起,化解矛盾纠纷580起,辖区社会治安数据指标实现全年“一升(刑事案件破案数上升)、五降(刑事治安警情下降、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黄赌警情下降、传销警情下降、电信网络诈骗警情下降)、两全破(‘两抢’全破案、命案全破案)”。“治保专职警务助理一体化”工作机制得到中央及各级媒体报道,被评为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2022年5月,邕宁公安分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
邕宁区法院发挥互联网便捷快速优势,实施多种起诉业务辅助措施,2022年准予经济确有困难的10起案件共16名当事人缓交或免交诉讼费;法援律师进驻法院诉服中心,为群众提供法援服务129次、接待600余人,同比提高200%;引入诉前调解程序的纠纷达3936起,相当于全年受理民事案件数量的64%,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有效提升。
服务在一线强化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邕宁区委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融为一体,紧盯南宁市瞄准“迈进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目标定位,同步推进,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城区营商环境评价总体水平较大提升。
邕宁区在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办事导引“白话革命”,推出“白话版”办事指南,申请人“秒懂”办事流程;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推行疑难杂症“兜底办”,实现快办办好;开设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全天候开放办理业务;推行办事材料“免费寄”,为企业提供证照批文免费邮寄送达服务等。
法治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邕宁区委政法委的组织协调下,城区的公、检、法、司等部门,主动将司法阵地前移,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法治力量”。
积极推进户籍管理“放管服”改革。邕宁公安分局深入实施“互联网+”和“5+2”等服务模式,实现群众办理户籍业务“只跑一次”目标;结合辖区情况,创新推出以“强基工程”为牵引,推行“治保专职警务助理一体化”工作机制,研发和使用“警务助手”App开展户籍业务预受理工作,打通公安户政业务“最后一公里”。
网络服务平台与微信相融合。邕宁区司法局搭建区、镇(乡)和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12348”网络服务平台,减少线下“面对面调解”,提高调解工作的时效性和便捷性;通过法律顾问微信群做好法律知识宣传,广纳民意、广听民声,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截至2022年底,共有1500人加入微信群。
做企业“家门口的法律顾问”。邕宁区法院设立驻邕宁新兴产业园区法官工作站,2022年为企业答疑解惑200余次,帮助解决5起难题;那楼人民法庭“护农兴邕”特色法庭对城区5个镇涉农特色产业的88家公司、专业合作社造册,形成《邕宁区涉农产业相关企业名录》,为建立解决涉农产业纠纷绿色通道打好基础。
为企业法治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邕宁区人民检察院创新推出“驻企检察官工作室”,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沟通协调相关部门,确保企业诉求及时受理办理,全力以赴为企业解难事、做实事,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近年来,邕宁区城管和公安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聚焦法治服务精度、释放法治服务温度、拓展法治服务深度上下真功夫,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路径,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域治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新时代新征程,邕宁区正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从更宽领域、以更高标准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的“邕宁样板”,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撰文:潘国武 余秋兰 余长懂 图片由邕宁区委政法委提供)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04/t20230428_659698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来宾市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
下一篇:第二届横州茉莉“开采节”开幕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