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梧州:“回归自然”渐成文明殡葬新风

梧州:“回归自然”渐成文明殡葬新风

时间:2023-04-09 11:48:35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近年来,梧州市持续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回归自然”渐成文明殡葬新风

  在苍松绿树间、在花草壁墙上、在浪卷大海中……近年来,树葬、花坛葬、草坪葬、海葬、壁葬等多种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日渐受到市民群众的认可和接受,文明祭祀观念愈发深入人心,“回归自然”渐成文明殡葬新风。

  公益花坛葬渐被接受

  3月27日,340位生态安葬践行者的骨灰融入花坛中,伴花长眠。当天,第十一届广西节地生态安葬暨梧州市第五届公益生态花坛葬活动在市长青园公墓举行。

  “先人生前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希望将自己的骨灰埋葬在花丛中。因此,当知悉民政部门举办花坛葬时,我们报名参加。”前来参加公益生态花坛葬活动的邵女士说,此次花坛葬仪式庄重大气,在表达哀思的同时也推广了节地生态安葬理念,“加上民政部门及墓园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家属感到温暖和安心。”邵女士的弟弟邵先生也表示,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是新时代殡葬理念的应有之义,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花坛葬,移风易俗,文明祭祀。

  据了解,从2019年起,梧州市已连续5年举办公益节地生态安葬活动,报名参加生态安葬的逝者逐年增多,已经累计安葬逝者1574名。

  更多绿色殡葬方式获认可

  除了花坛葬,壁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也在梧州市逐渐兴起,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民主动破除传统陈旧观念,接受环保低碳的绿色安葬新形式。

  在梧州市长青园,公墓规划建设有生态墓、壁葬、花葬等15000多个墓位,其中壁葬占地面积约8亩,墓位约4000个;草坪葬占地面积约8亩,双穴约1000个。这些绿色文明的安葬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

  梧州市长青园公墓业务部部长陈灿介绍,近几年,越来越多市民选择以壁葬或草坪葬等环保、低碳的节地安葬方式,尤其草坪葬深受市民认可,“目前墓园的草坪葬墓穴销售已超过八成。”陈灿表示,很多市民已认识到,选择以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记者同时走访了解到,梧州市各大墓园大力倡导鲜花祭奠、植树祭奠等文明祭扫形式,引导群众以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清扫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并以回忆先人抚育之恩的方式,向后人讲述先人的生平事迹,将祭拜先人的习俗用更加环保、健康、文明的方式来表达。

  政策加持助力殡葬改革

  近年来,梧州市稳步推进殡葬领域改革,市民政局等部门大力推广花坛葬、海葬等安葬方式,积极推动移风易俗,落实补贴鼓励政策,殡葬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同时,市民政局以全区统一集中海葬活动为契机,协助生态葬践行者参加。据悉,梧州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将参加海葬的逝者骨灰运送至北海市殡仪馆交接,在北海市生态安葬纪念园举行骨灰撒海活动仪式后,骨灰在指定海域进行集中代撒。截止到2022年,梧州市共有384名逝者参加海葬活动。

  据介绍,参加海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活动的逝者家属,会获得了自治区民政厅统一录制的纪念光盘和市民政局精心准备的网络祭扫纪念品,并可以通过登录“广西殡葬之窗”微信公众号或扫网络祭扫纪念品上二维码进行网上追思拜祭。

  在今后的工作中,梧州市民政局将继续完善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扩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提供优质的人文安葬服务。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304/t20230404_6585500.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