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法治社会> 梧州连续二十三年森林覆盖率全区第一

梧州连续二十三年森林覆盖率全区第一

时间:2023-03-26 04:56:01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原标题:

  为美丽西江铺就青绿底色

  ——梧州市连续二十三年森林覆盖率位列全区第一

  

  200多名志愿者在万秀区茶花生态园开展“春风送暖·醇茶飘香”植树志愿服务活动。

  水杉、红花紫荆、小叶榕、六堡茶苗……春满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正是植树绿化的好时节。连日来,在梧州市苍海湖、万秀区茶花生态园、广信森林公园等地,各部门纷纷前来,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大家都为共建绿色家园献出一份力量。

  近年来,梧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做好“绿色”文章,以务实举措落实林业稳增长,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筑牢西江绿色生态屏障,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据统计,2022年,梧州市共完成植树造林34.59万亩,育苗4467.81万株,种植珍贵树种2.6万株,累计完成义务植树944.6万株,参加植树活动150多万人次。森林覆盖率75.36%,连续23年在全区14个设区市中排名第一。

  A 植绿 持续努力结出绿色硕果

  三月,春风拂面,梧州市党政军领导来到苍海路临湖水岸边坡,与各界代表一起参加以“履行植树义务 共建美丽梧州”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活动现场一片繁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热情高涨,大家干劲十足,扛树苗、挖坑、填土,分工有序、配合默契,不一会儿,边坡上种满充满生机的绿树苗。

  每年三月,苍海湖都是不少单位选择植树的地方,经过多年努力,现在放眼苍海湖,多种亲水植物迎风摇曳,成为市民早晚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苍海湖的变化是梧州坚持生态优先,持续筑牢西江绿色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近年来,梧州市林业部门扎实推进国土绿化,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格林草生态资源监管;推进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中央财政造林补贴项目,每年义务植树600万株以上,连续11年每年完成植树造林2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

  持续的努力换来绿色硕果,2022年度,梧州市森林覆盖率为75.36%,同比2021年增加了0.01个百分点。

  B 增绿 推进“林文旅”一体融合

  近日,记者走进梧州市广信森林公园的“星光帐篷”露营地建设现场,十多名工人正在进行草皮铺设和绿化提升工作。

  作为梧州重大文旅项目,梧州市广信森林公园在绿化提升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目前已种植紫花风铃木、桃花、蓝花楹等300多亩。

  近年来,梧州以林长制为抓手,一方面不断增绿,另一方面抓好公园林相改造和生态修复工作,着力推进“林文旅”一体融合发展,开展植树造林,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据介绍,梧州大力栽植水源涵养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持续开展造林绿化,进一步增强了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辖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目前,全市有21个单位获“广西森林城市系列称号”,其中“森林县城”3个、“广西森林园区”2个、“广西森林乡镇”7个、“广西森林村庄”9个。“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持续擦亮,朝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的美丽梧州持续奋进。

  C 护绿 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强者必治,治者必强。今年以来,梧州市压实各级林长护林责任,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全链条衔接推动林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副林长1384名,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以问题为导向,解决一批林业重点难点问题。

  “林长制”促“林长治”。林草资源保护管理持续加强,推动建成“空天地网”一体化林草资源监测监管体系,深化森林督查和案件问题排查整改,持续多年开展“绿网·飓风”专项行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专项行动先进单位;建立林火卫星热点快速核查反馈机制,及时开展早期处置林区农事用火;2022年拔除松材线虫病疫点3个,全市疫情发生面积比2021年的18.7万亩减少了1.26万亩;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目前梧州市共有10个自然保护地,包括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森林公园和2个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面积共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1%。同时,加强苍海国家湿地公园设施建设。

  “我们将全力做好绿色文章,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把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梧州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计划完成植树造林23万亩以上,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造林15万亩,培育各类苗木3300万株以上,林木采伐发证蓄积量超350万立方米,计划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40亿元,力争完成木材加工产值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累计达80家。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sxdt/202303/t20230321_6577933.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