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文学艺术> 百色:重拳整治交通陋习 构建文明交通环境

百色:重拳整治交通陋习 构建文明交通环境

时间:2022-12-12 12:03:1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作者:佚名

  

  

  民警指导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学习。

  “提醒广大球迷朋友,尽兴观战、举杯欢呼之余,要牢记交通安全,文明观赛、快乐看球,切记酒驾醉驾害人害己……”近日,百色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短信平台向广大市民发出了世界杯观赛期间的温馨提示。同时,加大交警上路执勤力度,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为市民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百色市公安交警部门以常态化整治和集中整治的方式,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进行严管重罚,整治逆行、乱闯红灯、乱停乱放、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等行为,及时纠正各类交通陋习,全力构建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

  重点整治交通违法乱象

  十字路口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行人、非机动车是否闯红灯,机动车是否强行变道加塞等交通行为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安全,也影响着交通秩序。百色市公安交警部门通过优化勤务模式,组织警力站好交通“高峰岗”,对各类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纠正、查处,确保市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交通安全。

  “下雨天送娃是个难题,已经堵了半个小时了。”“在桥上堵车,已经‘喜提’迟到。”11月25日,百色城区出现降雨天气,一些市民的朋友圈出现关于堵车的话题。百色公安交警以“雨”为令,在辖区那毕桥、新兴路等人流、车流密集的路段加派警力指挥交通,对过往车辆进行分流和疏导,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作为市区重要的交通要道,百色市中山一路、中山二路、那毕大道等沿线人流量、车流量大,也是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多发地段。今年以来,百色市公安交警部门针对这些重点路段,开展闯红灯、不礼让斑马线、不按规定车道行驶以及骑电动车、摩托车驾驶员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同时,依托智慧交管平台,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进行电子抓拍,依托违法占道停车抓拍系统,对路口违法停放车辆形成“一次劝导、二次处罚、三次拖移”的“递进式共治共管”模式,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通过投入大量警力下沉一线,做到高峰保畅、平峰巡逻、全员接警、快速处置,从根本上优化交通出行环境。”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大队队长农婷介绍,通过常态化开展各类交通违法乱象整治行动,百色市各类不文明现象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路面守法率得到提升。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查处机动车违法行为67.8万余起,查处非机动车违法行为6.1万余起,交通秩序得到有效改善。

  共创文明交通环境

  今年以来,百色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通过整合交警执法部门、志愿服务队伍等资源开展普法宣传、文明劝导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交通出行氛围。

  “希望大家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做到文明出行。”12月1日,百色市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辖区餐馆、酒店、夜市摊点开展“文明餐桌 拒绝酒驾 平安回家”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在餐桌上筑起交通安全防护线。在整治酒驾行动中,百色市公安交警部门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对酒驾醉驾严管严查不放松,采取“白天+黑夜”“定点+流动”等多项举措,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守护上学路,站好“护学岗”。为保障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针对学校周边人流量多、车流量大等特点,百色市交管部门深化“护学”模式,集中警力在学校门口、学生横过道路集中的路口指挥疏导交通,对车辆乱停乱放、违法载人、超速行驶、随意掉头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整治,有效净化了校园周边交通环境。

  此外,百色市还通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万人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百色城区多个主要路口劝导行人、电动自行车驾驶员、机动车驾驶员文明出行;组织开展“礼让斑马线——交通‘零违法’百日挑战赛”,将公交车、出租车企业融入文明畅通提升行动中,发动共享单车、外卖配送快递企业加入文明交通示范行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文明交通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记者 黄艳萍 文/图)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212/t20221206_6524882.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