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打造易地搬迁“四个家园”
百色打造易地搬迁“四个家园”
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近年来,百色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打造各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亲如一家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走深走实。
加强三个教育,打造共有的精神家园。加强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等民族传统节日,举办抛绣球、对山歌等各类传统民族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加强爱党爱国感恩教育,在安置点建设爱党爱国感恩教育展示馆(厅)6个、感恩广场18个、感恩长廊33个、感恩亭7个、感恩台40个,激发搬迁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和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内生动力。
加强三个转变,打造共处的和谐家园。“小聚居”转变为“大家庭”,在安置点同步规划建设学校、医院、便民服务窗口等公共服务设施,标准配置水、电、路、讯、气、超市(便利店)、广场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儿童活动中心、阅览室、乡愁馆等文化服务设施;“小家园”转变为“共同体”,让各民族相互通婚,互相学习语言、学习歌舞等,密切群际和人际的双重接触;“小切口”转变为“大幸福”,优化社区服务,梳理易地搬迁群众公共服务事项13大类44项,在安置点设立服务窗口,满足各族群众在社区办事需求。
加强三个拓展,打造共享的幸福家园。拓展互嵌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城镇安置区纳入新型城镇化战略同步规划,与城市社区一体化管理;拓展就业渠道,打造“家门口”就业平台,推行“易地搬迁+”模式,建成脱贫奔小康产业园126个、就业帮扶车间88个,实现稳定就业4.1万户9.7万人;拓展服务平台,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设置警务室、卫生室、自助银行等,为社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社区10分钟服务圈”,让群众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生活。
加强三个管理,打造共建的平安家园。加强制度管理,推进安置点“四治”建设,完善安置社区村(居)规民约、议事公约106个,开设“农事城办”公众微信号,实施“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加强网格管理,划分网格片区,建立“党员责任区”,以“格”履职;加强物业管理,引进物业服务29个,平台公司负责管理13个,采取群众自治32个,提高群众参与物业管理意识。(记者 周映)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wmcj/202212/t20221209_652674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下一篇:南宁:开展诚信金融宣传活动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
- 赛车跑起来 产2025-09-19
- 政策赋能优服务2025-09-19
- “一首歌”化作“一座城2025-09-19
- 兵团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2025-09-19
- 31所高校“组团”支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