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垃圾分类推行不畅,因地制宜“人性化”管理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1日施行以来,已经过了两个半月多。北京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状况究竟如何?垃圾分类工作是否顺利呢?
一份参与者涵盖北京各个城区,以石景山区、海淀区及西城区为主的调查问卷近日新鲜出炉。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有300余份,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参与者及其家人能有意识地进行垃圾分类,已进行垃圾分类的家庭占比81.67%。79.33%的受访者表示所住小区已启动垃圾分类。70.33%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并不困难。还有29.67%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若做到严格细分还存在着一定困难,希望街道办、居委会或是物业公司应进一步细化工作。
就是否已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所在社区是否已进行垃圾分类培训,56.67%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小区物业公司或街道办、居委会等相关部门已开展过垃圾分类指导或培训,自己清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有11.33%的受访者表示,小区内曾张贴垃圾分类宣传单,居民会对照宣传单上的图示,自觉进行分类投放。不过,也有32%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居住的社区并未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相关指导或培训,居民不清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调查显示,目前影响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3个:排在第一位的是“厨余垃圾破袋,操作麻烦还脏乱”,52.33%的受访者投票。其次是“看别人没分类,感觉自己白分了”,占比46.33%。第三是“定时定点投放设计不合理”,占比33%。另外,也有不少受访者留言,反映小区内分类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垃圾分类不规范等其他问题。
不少小区取消了固定垃圾桶,改以流动垃圾桶每日定点收垃圾。然而由于时间设置不合理,许多早出晚归的居民根本没有机会投放垃圾。夏日垃圾腐烂变质速度较快,难以存储,不少人只能选择将垃圾堆放在路边,严重影响了小区的美观与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小区居民希望能征集全体居民的意见,制定一份更为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另一方面,希望能保留固定垃圾桶,两者并不冲突。垃圾车可在收运时间将固定垃圾桶的垃圾一并带走。一些居委会与垃圾回收负责公司已经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
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会有许多支付上的不合理或不足被暴露出来,望今后各方也能积极回应与解决。各小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管理上也应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律,人性化设计,既要有序推进垃圾分类,也要保证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共筑和谐家园。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马歇尔®古法痹症外敷膏2025-11-04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52025-11-03
 - 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2025-11-03
 - 云南省民政厅集中约谈12025-11-03
 - 重庆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2025-11-03
 - 慈善组织2024年度报2025-11-03
 - 媒体聚焦丨天津日报:夕2025-11-03
 - 民政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2025-11-03
 - 我们的“十四五”|破解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