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办公室挂牌,而且还是和土地荒漠化有关
为认真履行公约义务,积极推进全球荒漠生态系统治理,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履约办公室”于6月17日上午在北京挂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为履约办揭牌。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坚持荒漠化治理与扶贫工作相结合,走出一条治沙与治穷共赢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之路。比如,在石漠化地区的217个贫困县聘请了12.5万生态护林员,带动近50万人增收。同时,将荒漠化防治工程向贫困县倾斜,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项目,分别向贫困县安排林业投资27.4亿元、40亿元、8.2亿元。此外,发展以木材、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北方沙区经济林每年产出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1/3,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50%以上。我国防治荒漠化工作,受到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赢得了“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的赞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基数大、影响广,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30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防治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治理难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务更加繁重。
据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在生态区位重要的边疆地区、主要沙尘源区以及江河流域等,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固沙造林种草, 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对人为活动较为频繁的沙漠周边,以及生态区位重要,风沙危害重,林草覆盖度低的重点区域,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实现荒漠植被应保尽保。同时,将完善法治体系和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编制防治荒漠化“十四五”规划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等。继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强化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全面完成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沙尘暴灾害应急预案,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履行好《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义务,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中非中阿防治荒漠化合作与交流,输出我国的经验和技术,助力国家外交大局。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马歇尔®古法痹症外敷膏2025-11-04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52025-11-03
 - 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2025-11-03
 - 云南省民政厅集中约谈12025-11-03
 - 重庆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2025-11-03
 - 慈善组织2024年度报2025-11-03
 - 媒体聚焦丨天津日报:夕2025-11-03
 - 民政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2025-11-03
 - 我们的“十四五”|破解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