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大烂尾工程 如今摇身一变成景区
我们见惯了古人的伟大智慧结晶,一座座时至今日仍难以复刻的古代建筑让人叹为观止,不禁感叹古人的创造力与执行力。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古代建筑都能成功建成,不少工程被搁置,成为了“烂尾楼”。
位于江苏南京江宁区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的阳山碑材就是其一,堪称古代最大烂尾工程,耗费无数人力却被弃用。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分碑座、碑身和碑额,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为取此石材,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眼看成功在即却惨遭遗弃。有关这遗弃的原因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究竟为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阳山碑材如今重新启用成为景区可是实打实的。
南京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了南京明文化村,它较为完整地为现代人展示了那样一段明代世俗生活画卷,游人可以亲身体验建造碑材时军工们的日常生活。景区北至阳山山脊,南至雁门山山脊,东至汤山采石场,西至景区停车场,总面积约230000平方米,将阳山碑材包裹在内形成了完整的采石场景。文化村的建筑采取了明代建筑风格,以石材、木材为主,豪放粗犷、古朴自然。铁匠铺、石匠铺、酒坊、监工房、戏台鳞次栉比,明代工匠、妇女、兵丁穿梭往来。明文化村内一天滚动上演各种情景剧,杂耍、舞狮、劫镖车、赐御婚……专业演员在其中翻腾跳跃,可谓精湛。
原来的烂尾楼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文旅景区,不得不让人感慨。大家还知道哪些“烂尾楼”变景区的故事吗?快来和小编分享一下吧!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马歇尔®古法痹症外敷膏2025-11-04
 - 宁夏回族自治区20252025-11-03
 - 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2025-11-03
 - 云南省民政厅集中约谈12025-11-03
 - 重庆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2025-11-03
 - 慈善组织2024年度报2025-11-03
 - 媒体聚焦丨天津日报:夕2025-11-03
 - 民政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2025-11-03
 - 我们的“十四五”|破解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