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名”记乡愁 “标”引未来 地名工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近年来,贵港市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著名行动”为抓手,通过规范命名强基础、智慧赋能促发展、文化挖潜聚民心、产业融合激活力四维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地名领域新动能。
规范命名设标,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严格遵循“乡村著名行动”要求,健全地名命名、更名与备案机制,推动乡村地名管理从“松散化”向“标准化”转变。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67个乡镇、653条主干道的命名工作,并新增163条乡村道路标准名称。同时,协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标准设置标识牌,规范尺寸、颜色与字体,让乡村道路“有名有标、辨识度高”,既提升群众出行便利性,更为乡村物流畅通、基层治理高效运转夯实基础。
建设智慧地名,助力乡村旅游与电商发展
依托民政部“乡村著名行动”微信小程序,发动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地名信息采集,累计录入景点、民宿、采摘园等旅游兴趣点984余处,打通与高德、百度、腾讯等主流地图平台的数据链路,实现乡村旅游资源“一图导览、一键导航”。同时,通过深化“地邮协作”,民政部门与邮政快递企业紧密配合,将快递网点、村级服务站一并纳入地名采集范畴,利用“标准地名+精准定位”合力破解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为电商发展、山货出村提供高效指引,直接助力村民增收。
挖掘地名文化,增强乡村认同与发展软实力
组织专业力量深入挖掘地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民俗文化,编纂出版《贵港市地名故事集》,收录85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名故事。打造一批村史馆、地名文化广场等特色文化载体,修复多处古井、古树、牌坊等历史印记,让乡愁有形可依、有处可寄。“进士路”铭记文脉荣光,“码头路”见证往昔商贸,“平安巷”承载民生愿景——这些被重新擦亮的鲜活地名,正是地名文化挖掘工作结出的硕果。它们不仅是历史的“活化石”,更成为凝聚村民认同感、激发共建热情的精神纽带,为乡村发展注入深层文化动力。
推动地名赋能产业,构建乡村发展“新生态”
将地名文化与特色产业深度绑定,打造“地名+农产品”“地名+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以“覃塘莲藕”“金田淮山”等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借助标准地名与导航系统拓宽销售渠道,让“山货”贴上“地名标签”走向更大市场;另一方面,将地名标识与文化导览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与体验感,形成“地名引客、产业留客、文化聚客”的良性循环,实现“以名促产、以产兴村”的发展目标。
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地名文化长廊
桂平市蒙圩镇曹良村地名文化广场
原文链接:http://mzt.gxzf.gov.cn/zwdt/sxxw/t2620056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三重幸福叠加,杨浦养老放大招!
下一篇:没有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攀枝花市民政局多点发力2025-11-25
- 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公告第2025-11-25
- 新重庆・老地名・边界行2025-11-25
- 四川推动构建社会组织内2025-11-25
- 我市合法备案的殡仪专用2025-11-25
-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2025-11-25
- 眉山市民政局实地调研强2025-11-25
- 云南省民政厅召开2022025-11-25
- 媒体聚焦丨今晚报:家门202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