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联动,共筑新能源产业高地
在哈密市,有一片绵延超过1.6万平方公里、被当地人称为“十三间房”的戈壁滩,这里全年大风天数超过200天。
9月12日,记者来到十三间房风区,只见一排排90米高的风力发电机迎风矗立,长达百米的风机叶片缓缓转动,将风能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电流,输送到千家万户。这片曾因狂风肆虐而人迹罕至的土地,近年在新星市与哈密市共同努力下,成为国家新能源战略版图上的亮眼坐标。
从打破行政壁垒到产业深度耦合,从资源分散开发到红利共享共赢,新星市与哈密市这对“能源伙伴”凝聚起“一体化”合力,共同将新疆东部的风光资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同频共振 锚定能源发展新坐标
作为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哈密市和新星市紧紧围绕国家“三基地一通道”“疆煤外运”及“疆电外送”等战略,深入挖掘能源资源潜力,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全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新星市与哈密市摒弃“单打独斗”思维,达成“攥指成拳”共识,协同推进风光电外送通道建设、储能技术攻关、光热发电示范等重点任务。依托“疆电外送”骨干工程,双方携手引进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密柳阳光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风电、光伏项目评审、审批等方面协同发力,实现项目“签约—开工—投产”全链条无缝衔接。
在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中,这一协同效应体现得尤为明显:新星市承担300兆瓦光伏、797兆瓦风电项目及2×66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设,哈密市则负责推进配套电网升级,形成“电源+通道”的立体支撑格局。如今,这条“电力大动脉”每年将两地生产的绿电源源不断输送至中原腹地,成为兵地协同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典范。
“兵地协同打造新能源高地,是新星市锚定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布局,离不开哈密市的全方位支持。”十三师新星市发改委副主任郭文敬告诉记者,“目前,新星市已建成发电企业44家、总装机434.95万千瓦,培育了双瑞叶片、红星重工等装备制造集群,进一步夯实了‘疆电外送’根基,以绿电驱动产业升级,彰显出兵地战略协同的深远价值。”
产业共生 协同织密全链条发展网络
在十三间房风区,数百台风机在戈壁上绵延数百公里,叶片转动的轰鸣声中,藏着新星市与哈密市协同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新星市的风场开发与哈密市的电网配套同步推进,共同建成的250万千瓦风电基地年发电量达75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万吨。
在国家电投中国电力新疆哈密新能源场站集中监控中心室里,站长曾舸盯着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向记者介绍:“我们在十三间房风区有5个容量为5万千瓦的场站,其中,哈密柳树泉瑞鼎新能源有限公司、哈密九鼎天地新能源有限公司、哈密莱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由新星市负责,其它2个场站由哈密市负责。这5个场站在立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兵地双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已于2023年4月实现全容量并网。2024年,这5个场站发电量达6.9亿千瓦时,今年前8个月发电量达3.7亿千瓦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协同联动、团结协作,新星市与哈密市以深度融合共促发展,形成了兵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格局。三塘湖—淖毛湖风区的风机连线成片,东南部风区1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项目连片铺开……风电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9月11日,在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6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忙着进行叶片合模、打磨。作为兵团唯一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这家公司生产的产品不仅供应本地,更通过哈密市的物流通道远销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2024年实现产值2.33亿元。
在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该公司副总经理毛荣雨向记者介绍:“公司生产的塔筒主要销往本地和木垒、达坂城等地。今年承接订单总量达8.55万吨,订单生产已经排到了2026年年初,产量达到建厂以来的最高峰。”
这一“叶”一“筒”的背后,是新星市与哈密市装备制造集群形成多元互补,共同构建“风光储氢制用”全产业链条的生动实践。
兵地协同发展的成效,最终化作经济、生态、民生“三重红利”。截至今年8月底,新星市与哈密市两地共培育新能源企业90家,总装机400万千瓦(含光伏、储能等综合能源系统),年发电量超115亿千瓦时,绿电占比突破45%,为铝基、镁基等重大产业项目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电力,推动了“能源—工业”耦合发展。
如今,在哈密兵地融合大道旁,新能源装备运输专线将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产品的运输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带动800余人就业;联合电力调度系统有力解决了夏季高峰期用电紧张问题,让居民、企业用上了“稳定电、绿色电”。
携手同心 共赴千亿集群“绿色之约”
近年来,新星市与哈密市以兵地协同发展新能源产业为路径,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着力构建以风电、光伏为核心,氢能、储能为支撑的绿色能源体系,合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绿氢规模化应用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共同将哈密建设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要枢纽和西北地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哈密市始终立足于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以兵地协同重塑新能源发展优势。我们统筹推动兵地新能源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一体规划,牵头打通跨区域输电通道、产业配套等关键堵点,构建‘风光储氢+装备制造’兵地产业协同生态,全力打造兵地协同发展新能源高地。”哈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科科长姬超介绍。
未来,新星市与哈密市将以“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共同目标,深化兵地协同布局,同步推进兵团新能源离网制氢示范工程,构建“风光水火氢储”六位一体综合能源体系,推动绿氢在重卡、化工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力争2026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开发模式多样、消纳场景多元、运行经济高效”的高比例新能源开发消纳标杆。
夕阳西下,十三间房风区的风机仍在转动,叶片在余晖中划出金色弧线。从戈壁荒滩到“绿电高地”,新星市与哈密市着力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双城记”仍在续写新的篇章。当绿电点亮万家灯火、驱动产业升级,这一以“共”为笔、以“协”为墨,在国家新能源战略布局中书写的兵地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不仅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样本,更是新时代兵地同心共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5-09-15/844182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淮韵润胡杨 同心筑根基
下一篇:新疆第四届油莎豆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
- 赛车跑起来 产2025-09-19
- 政策赋能优服务2025-09-19
- “一首歌”化作“一座城2025-09-19
- 兵团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2025-09-19
- 31所高校“组团”支援2025-09-19
- 深耕60余载,“甜蜜产2025-09-19
- 乘风破浪 长歌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