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力量】“茶韵”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在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灰条口村,白墙灰瓦的村落掩映在漫山遍野的花叶海棠树间。这个曾因耕地细碎、产业薄弱而落后的山村,如今依托党建引领的“红色引擎”,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灰条口村的蝶变,始于党支部的坚强引领。灰条口村党支部创新“茶韵党课”,将课堂搬到茶园地头,以“品茶议事会”为纽带,收集民情、化解矛盾,让组织生活更接地气。同时,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级治理网络,33名党员划片包联79户村民,通过一杯茶、几句家常,拉近党群关系,“有矛盾找党员”成为村民共识。
“以前开会念文件,现在端着茶杯说家事,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老党员赵永列感慨道。在村头树下,村民围坐议事,党支部现场“晒账本”:商铺租金到账、排水沟修缮计划……公开透明的议事方式,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
面对人均不足0.06公顷(1亩)的耕地,灰条口村党支部则将目光投向漫山遍野的野生花叶海棠。通过“支部领航+能人带动+群众参与”模式,争取200万元项目资金建成标准化茶厂,培育出“丹噶尔棠香”特色品牌。
“现在在家门口制茶,收入比过去翻了两番。”脱贫户赵秀兰在自动化生产线前娴熟操作。灰条口村党支部创新“三金联农”机制——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挣薪金、入股分红享股金,带动20户农户增收,其中8户脱贫户实现稳定增收。
灰条口村党支部还延伸打造“茶旅融合”新业态,投资170万元改造的3处“茶韵民宿”开门迎客,并配套开发采茶制茶体验、古道徒步等文旅项目。
针对村里人才外流的问题,灰条口村党支部积极实施“雏雁归巢计划”,新任村党支部书记裴永娇上任后,通过“菜单式”培养模式,迅速成长为村庄发展的“领头雁”。
支部领着干、群众跟着干,单一农业成功转向三产融合,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小支部”发挥了“大作用”。如今,村民们自编的小调在田间地头欢快地回荡:“党支部是主心骨,棠梨茶是摇钱树,乡村振兴路子宽,幸福生活甜如蜜。”这质朴的歌声,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最生动、最鲜活的注解。
(来源:青海日报)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msfw/system/2025/07/01/03007601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
- 赛车跑起来 产2025-09-19
- 政策赋能优服务2025-09-19
- “一首歌”化作“一座城2025-09-19
- 兵团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2025-09-19
- 31所高校“组团”支援2025-09-19
- 深耕60余载,“甜蜜产2025-09-19
- 乘风破浪 长歌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