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非法社会组织陷阱 筑牢防范防线
近日,自治区民政厅公布一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这些组织或伪装成公益慈善机构,或冒用 “国字号” 头衔,或以宗亲联谊为幌子,通过多种手段骗取公众信任、敛取钱财。民政部门提醒,公众参与社会组织活动前,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其合法性,谨防上当受骗。
“公益”外衣下的敛财骗局
今年1月,南宁市民林先生向有关部门反映,其母亲在一款名为“慈联”的App上被诱导充值7万余元,涉事方为 “中国慈善联合会南宁慈善服务站”。经调查,该组织未依法登记,属于非法社会组织,南宁市民政局1月15日依法对该组织予以取缔。最终,在南宁市民政局介入下,林先生收回2.6万元退款。
慈善捐赠的核心是基于慈善目的的自愿无偿赠与,而非法社会组织往往将“投资理财”与慈善活动捆绑,以“捐赠返利”“公益理财”等名义设局,利用公众的善意实施诈骗。此类行为不仅违背慈善初心,更涉嫌违法犯罪,公众需提高警惕,切勿轻信“慈善+投资”的虚假承诺。
“国字号”非法组织的乱象与整治
今年2月,柳州一网友发布视频爆料:一辆印有“中国国际东盟应急救援中心柳州支队”及“中国国际救援中心”标志的车辆,违规占用私人车位,司机面对车位主人的挪车要求,不仅拒绝还恶语相向。
经柳州市民政局、应急管理局联合调查,该组织自2024年7月起在柳州开展活动,始终未办理合法登记手续。今年4月18日,柳州市民政局依法对其予以取缔。
近年来类似的“国字号”非法社会组织屡见不鲜。“中国卫生健康人才教育研究会”“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联合国创新工艺交流中心”等均在涉嫌名单之列。这些组织常以“中国”“世界”“联合国”“东盟”等字样命名,部分名称与合法组织仅一字之差,甚至抄袭正规机构官网内容,极易混淆公众判断。
“宗亲会”暗藏的非法陷阱
近年来,各类“宗亲会”活跃度攀升,借“弘扬姓氏文化”之名,行敛财之实。它们利用宗族情感,通过强制募捐、捆绑销售商品、虚报项目费用等手段牟利。
记者发现,在自治区民政厅公布的名单中,广西许氏宗亲联谊总会、广西陆氏宗亲理事会等赫然在列。回溯过往,2022年广西莫氏联谊会、中华丘(邱)氏宗亲联谊总会广西联谊会等也曾被曝光为涉嫌非法社会组织。
此外,部分非法社会组织还刻意模仿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以“委员会”“中心”等名义活动。更有甚者,在党政机关周边租用办公场地,或拉拢退休干部、社会名人“站台”,以此增强“可信度”,误导公众。
三招辨别非法社会组织
为避免落入非法社会组织陷阱,公众可通过以下渠道查询核实:
官方网站查询: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https://chinanpomca.gov.cn),在“全国社会组织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栏目查询或登录广西社会组织网(http://shzz.mzt.gxzf.gov.cn/),在“广西社会组织信息查询平台”栏目查询。
微信公众号查询:关注“中国社会组织动态”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我要查询”——“全国社会组织查询”或关注“广西社会组织动态”公众号,点击菜单栏“我要查”——“广西社会组织查询”。
小程序查询:微信搜索“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小程序,首页点击“社会组织查询”。
民政部门提醒,如发现疑似非法社会组织活动,可及时向当地民政部门举报,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原文链接:http://mzt.gxzf.gov.cn/zwdt/gzdt/t226265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
- 赛车跑起来 产2025-09-19
- 政策赋能优服务2025-09-19
- “一首歌”化作“一座城2025-09-19
- 兵团第二轮第一批生态环2025-09-19
- 31所高校“组团”支援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