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河区:深耕救助服务答好民生“暖心卷”
合肥市包河区聚焦群众实际需求,坚持在精准施策中解民忧,在机制优化中暖民心,在服务拓展中聚民力,在常态长效中惠民生,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用实际举措织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
一是“点线结合”织密兜底保障网 。“点”上精准帮扶,让政策红利直达困难群众。严格落实特困供养、低保等兜底保障制度,构建衔接机制,推动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精准并轨,确保政策“不走样”“不漏户”。上半年保障228名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发放资金226.15万元;保障2095户2639名低保对象,发放资金1556.77万元。“线”上建立“网格化+大数据”动态监测体系,织密覆盖全域的监测网络,精准发现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需求。推行“居住地申请”模式,打破地域壁垒,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目前共计开展临时救助432人次、发放救助金185.5万元,快速响应解决好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二是“面域拓展”绘就多元服务。持续推进“1+13+6”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建设,区级实施“爱与陪伴”特困人员入户关爱服务1367户次,依托街镇子品牌实施项目化救助,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月活动和“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为低收入人口等提供服务救助,惠及群众5133人次。今年以来,“救急难”互助累计社筹集资金2.6万元,开展补充救助和应急救助74人次,发放救助金3.95万元,对政府救助形成了有力补充。
三是“制度支撑”夯实长效化根基。优化救助运作机制,建立“一次申请受理、分类审核认定”工作机制,实现困难群众“一表申请、多救助匹配”。上半年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217人。完善急难救助体系,突出临时救助“应急、过渡”功能,对重大困难实行“一事一议”先行救助,推行备用金制度,确保救在急时、助在难处。目前累计下拨4批备用金36.5万元,开展急难救助5人次2.3万元、新申请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一次性救助128人次14.7万元,困难群众筑牢制度堡垒。建立街镇分组互查机制,13个街镇分6组开展档案交叉评审,形成“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闭环,开展社会救助业务“全员轮训”,通过“理论+案例”培训,确保基层工作人员政策解读、系统操作等培训全覆盖,帮助基层工作人员吃透政策、提升技能,推动临时救助工作提质增效。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sxdt/1229799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
- 赛车跑起来 产2025-09-19
- 政策赋能优服务2025-09-19
- “一首歌”化作“一座城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