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立足“三端”积极推进服务类救助创新发展
芜湖市深入推进“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模式改革,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物质供给”向“物质+服务”融合模式转型,打造“救助芜优”品牌,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
一是梳理“需求端”,全覆盖摸排,精准画像。通过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依托线上大数据比对,线下常态化走访等多种途径,严格落实“三必访”和“五问”,细致摸排辖区内困难群体,制定涵盖衣食住行、健康医疗、教育就业等多维度需求评估指标,精准了解帮扶需求,建立 “一户一档” 台账。8月以来,重点对全市低收入家庭一户多残、孤寡老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摸排,累计摸排低收入家庭3万余户,征集需求较为集中的服务事项,涵盖生活服务、照护服务、社会支持服务等3大类10余项。镇村组建“救助专员+志愿者+专业机构”服务队伍,定制个性化帮扶方案。
二是把牢“供给端”,全要素协同,政社联动。一方面整合政府帮扶资源,编印社会救助政策口袋书,完善帮扶政策清单;另一方面整合社会帮扶资源,融合社会组织、福利机构、爱心企业等多方力量,实现从“单一政府服务”向“政府救助+社会资源补充”的多元主体转化,使困难群众得到精准化、多样化、专业化救助帮扶。2025年全市累计投入服务类资金近1000万元,开展救助服务项目30余个,聚焦低收入人口救助需求的“小切口”,覆盖重病重残人员、特困人员、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着力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
三是做优“服务端”,全链条帮扶,精准施策。依托社会救助大数据平台架起线上转介桥梁、镇村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站)推进线下一窗联办、融媒体发布困难群众“微心愿”等举措,多管齐下推进供需匹配链接,实施分层分类精准帮扶。兜底落实照护服务类救助,为特困、孤残人员等群体提供必要的日常照料、住院护理、康复训练等基础服务。逐步推进关爱服务类救助,为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关爱、能力提升、就业指导等服务,由“输血”向“造血”提升,促进困难群众自身发展。发布全市第一批3个“物质+服务”救助典型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区一品牌、一街一特色”,让社会救助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sxdt/1230416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
- 赛车跑起来 产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