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需求!渝北开展“物质+服务”救助探索
前不久,渝北区居家上门服务人员李大姐来到双龙湖街道分散特困人员李爷爷家里走访。一进门,她看见李爷爷正大口喘着粗气。
“你来得正好,我的止痛药不能断,刘阿姨的降压药也只剩最后两粒,这可怎么办啊!”李爷爷焦急地说。“我马上去医院。”话音刚落,李大姐急忙打车从双龙湖到渝北区人民医院肿瘤科挂号、取药,随后背起一大袋药品,将药送回到李爷爷家里。
据了解,看病买药是分散特困人员、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之一。近年来,渝北区引进第三方机构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根据低收入人口服务对象需求清单,开展实施慈善、居家上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老年人、儿童关爱等9类服务,根据服务对象不同需求,提供照护服务类、关爱服务类以及生活服务类救助。
家住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的低保户高爷爷是渝北区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服务对象之一。今年61岁的爷爷,是肢体二级残疾,平日还要照顾患有精神残疾的老伴,日常赶场采购生活物资成了奢望。禾康工作人员王大姐得知他们的需求,第二天开专车来到高爷爷家,陪同前往16公里外的农贸市场购买米、肉等生活必需品。
据介绍,渝北区开展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是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十服务”模式转变的积极探索,创建的“政策清单-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幸福清单”五单闭环工作机制,整合了全区17个部门惠民政策,已构建跨部门政策清单105条,联动镇街形成动态需求清单1403条,吸纳社会力量形成资源清单334条,建立精准对接需求清单56条,将服务成效转化为可量化、可感知的个人幸福清单1205条,实现从需求发现到服务落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围绕五个服务清单,渝北区依托“渝悦救助通”平台,已在全区22个镇街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目前,渝北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第三方服务机构等为困难群众提供助医服务12人次、助洁服务1129人次、助行服务290人次,看护照料服务622人次、康复训练服务21人次。依托联合体整合爱心企业229家、慈善及社会组织40家、志愿服务队伍26支,形成资源清单334项,今年以来,已累计服务居民近2万人次。
渝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渝北区将继续探索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和政策措施,依托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联系机制,采用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方式,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整体合力。
原文链接:https://mzj.cq.gov.cn/sy_218/bmdt/gzdt/202509/t20250912_150044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12月1日起施行!福建2025-11-28
-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2025-11-28
- 湖南省2025年建设工2025-11-28
- 被问爆的洗发界“黑科技2025-11-28
- 麦克斯韦国际创始人马鑫2025-11-28
- 最高法举行深入学习贯彻2025-11-28
- 贵州剑河:医养同心暖桑2025-11-27
- 太原市小店区举办护理员2025-11-27
- 滁州市:三措并举解决特2025-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