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金融机构“真金白银” 为玉米收购主体“补气血”
为扎实开展玉米收购金融支持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指导全市金融机构强化资金保障、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配套服务,缓解玉米收购主体流动资金压力,提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质效。今年10月末,全市玉米收购贷款余额119.26亿元,同比增加2.32亿元。
强化资金保障,备足贷款投放“钱袋子”。今年1—10月,全市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23.5亿元,同比增长22.59%。农业发展银行通辽分行充分发挥信用保证基金作用,优化推广“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模式。截至目前,通辽市粮食信用保证基金财政出资1.28亿元,26户企业参与信用保证基金缴存,缴存额度2.07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玉米1000万吨以上,占社会收购量的68%。
创新信贷产品,打好融资支持“组合拳”。针对玉米收购主体特点,创新推出粮食收储贷、存货质押贷、仓储贷、融通仓等专属信贷产品。辖内中国银行、内蒙古银行等金融机构以粮贸企业自有粮食做抵押,并由第三方监管公司进行监管,办理存货抵押贷款,解决收购资金短缺问题。目前,中国银行已为29户粮贸企业办理存货质押贷款,余额3.55亿元;内蒙古银行粮食抵质押类贷款合计43笔,授信金额合计4.7亿元;科尔沁区农村信用社发放仓储贷29笔,累计金额1.5亿元;科左中旗联社年内累放粮食质押贷款1.9亿元,帮扶粮贸企业收购玉米12万吨。
优化机制流程,做好金融服务“守护神”。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分行指导金融机构强化信息沟通,聚焦农村地区下沉金融服务,为玉米收购主体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工商银行通辽分行积极与农牧局、保险公司、供销社等机构合作,建立信息互通渠道。截至10月末,该行玉米收购贷款余额2.38亿元,支持玉米收购主体62户。农业银行通辽市分行建立粮食收储企业集群,营销储备29家玉米收购法人客户,授信额度1.9亿元。开鲁农商银行加入开鲁县玉米产业党建联盟,深化玉米收购企业走访营销,降低玉米收购产业融资成本,累计发放玉米收购贷款2.25亿元,服务玉米收购主体229户。
原文链接:https://www.nmg.gov.cn/zwyw/gzdt/msdt/202411/t20241129_26164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智慧心脏”开启幸福养老新模式
下一篇:包头追“氢”逐绿赢未来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12月1日起施行!福建2025-11-28
-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2025-11-28
- 湖南省2025年建设工2025-11-28
- 被问爆的洗发界“黑科技2025-11-28
- 麦克斯韦国际创始人马鑫2025-11-28
- 最高法举行深入学习贯彻2025-11-28
- 贵州剑河:医养同心暖桑2025-11-27
- 太原市小店区举办护理员2025-11-27
- 滁州市:三措并举解决特2025-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