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豫博里的中国 | 锅灶一体炊具:古代先民做饭好帮手
隔着通透的展柜玻璃,8岁的何晨皓在一件红陶器物前驻足良久,嘀咕道:“这难不成是古代的锅?”
“这件红陶釜灶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西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做饭的炊具。”8月21日,河南博物院讲解员马文笛解答了这位小观众的疑惑。她进一步解释道,早在8000多年前,谷物就成了先民赖以为生的主食,人们为了更好地烹饪食物,发明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陶煮器。“釜灶合一”正是其中一种,它是反映先民生活习惯的重要实物见证。
民以食为天,食以器为先。当用火和取火技术发明后,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入到吃熟食阶段,烹饪才得以真正实现。在适应不同食物原料和追求进一步吃好的过程中,各种饮食器具得以被创造,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这件红陶釜灶由釜和灶两种器具组合而成。上为釜,下为灶,下方可以生火,上方可以煮饭。”马文笛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红陶釜灶胎体呈红褐色,上方的陶釜腹部有一道折痕,下方的陶灶内膛平整光滑,底盘很稳,附有三只小足。细细端详,还能发现外部饰有浅浅的绳纹,这些细节无不透露出先民的巧思。
考古发现,陶釜是最早用于煮的陶器。陶釜的形状与罐子类似,一般为圜底、无足,这种设计有利于增大受热面,但是不利于平稳放置。因此,陶釜一般放置在火塘里边,或者用石头、陶支子等把陶釜支起来再使用。
如何更方便地把陶釜放在火上加热呢?智慧的先民发明了锅灶一体的炊具——釜灶。釜灶兼具炊器与烧灶的功能,烹饪时可以直接在灶内生火,于釜内烹煮。由于体积不大、搬动自由、使用简便,釜灶得以推广沿用。
随着烹饪技术不断发展,后世常用的蒸、煮、烤、烙等手段陆续产生,除了釜灶,古代先民还发明了鼎、鬲、甑、甗等种类丰富的炊具,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对炊具的改造,彰显了先民的勤劳智慧,也证明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停止。”马文笛说。(记者 温小娟 见习记者 张魏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杜军)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gov.cn/2024/08-23/305385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李强会见朝鲜外相崔善姬2025-09-30
-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2025-09-29
- 李强出席第80届联合国2025-09-29
- 智启办公新篇章,生态驱2025-09-28
- 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2025-09-28
-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2025-09-28
- 最高法召开深入推进党的2025-09-28
- 麦乐多乡村振兴板块圣桃2025-09-26
- 专访深圳市马歇尔健康产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