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双手打磨航空零件极限精度
高温天气,午间酷热难耐。吃完饭,华成祥没去午休,而是带着笔和本,蹬上自行车直奔师傅方文墨的实验室。“又遇上难题了,去找师傅取经!”
华成祥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空工业沈飞)13厂的钳工。1990年出生的他,目前已是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高级技师。
在航空工业界,取得这种级别的称号相当不易。作为金属加工技术的一种,钳工被称作机械制造中的“母工种”,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不能被机械取代的工种。航空产品属于高精尖的特殊产品,零件生产过程中,连头发丝一样的微小误差都不许出现。而华成祥,能用他的一双手,将加工的产品做到精度为0.005毫米——不到一根头发丝的十五分之一。
这样的本事,也让华成祥总能接到艰巨的任务。不久前,他又接到一项新研产品的零部件加工工作。新产品的功能附件里,有极其复杂的零部件,对精度和质量方面的要求比以往都高,挑战巨大。
攻坚,就要吃得了苦。接到指令后,华成祥把自己的大部分休息时间变成了工作时间。手磨出泡、脚站麻木、眼睛瞪得发酸、琢磨难关彻夜不眠……面对技术难题,他有过紧张、焦虑,甚至也有过要放弃的时候。这时,师傅方文墨的叮嘱,就会在华成祥的脑海里回响,让他一次次坚持投入工作中。
攻坚,要让手上的功夫更硬。关键零部件精度高、数量大,废品率也高,有的零件材料韧性大、外形复杂、定位困难。破难题,华成祥一面向师傅请教,一面埋头研究、实践。分析工艺方法,提升复杂工艺的可操作性,建立更加规范、标准的工艺流程……反复实践后,华成祥将零件加工准备效率提升85%,有效缩短了飞机零件生产周期,为科研生产提供了强力保障。
曾经,华成祥带领团队改进工艺方法百余项,累计提高生产加工效率近百倍。未来,新的任务仍会不断出现,这位把“干就干好”挂在嘴边的“90后”,也将在完成一个又一个极限挑战中为祖国的航空工业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文链接:https://www.ln.gov.cn/web/ywdt/jrln/wzxx2018/2024082009045981236/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李强会见朝鲜外相崔善姬2025-09-30
-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2025-09-29
- 李强出席第80届联合国2025-09-29
- 智启办公新篇章,生态驱2025-09-28
- 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2025-09-28
-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2025-09-28
- 最高法召开深入推进党的2025-09-28
- 麦乐多乡村振兴板块圣桃2025-09-26
- 专访深圳市马歇尔健康产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