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豫博里的中国 | 中国古代礼器最强组合
“中国古代西周时期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严格按照规定行事。”8月9日,在河南博物院展厅,讲解员郭倩向观众介绍“九鼎八簋(guǐ)”时说,这一时期,王公贵族在进行祭祀、典礼、丧葬、征伐、宴饮等礼仪时所用的青铜器叫青铜礼器。
“簋通常是跟鼎搭配使用,算是中国古老的礼器CP,鼎用来放肉,簋用来放谷物和粮食,有点‘荤素搭配’的意思。”郭倩笑着说。列鼎制度是西周时期确立贵族严明等级的体现。鼎在祭祀、典礼、丧葬等礼仪时所用数量,依贵族身份分为五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卿/士三鼎二簋、低级的士一鼎,依次递减,不得逾越,这便是“藏礼于器”。西周“制礼作乐”,“礼乐制度”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中华民族自誉为“礼乐之邦”也由此而来。
九鼎的传说在中国由来已久,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然而到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公卿纷纷挣脱传统礼制的束缚,僭越之举也逐渐普遍。这在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考古发现中也得到了印证,“九鼎八簋”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墓,比如曾侯乙墓就出土了“九鼎八簋”。同样,河南博物院展出的这套“九鼎八簋”于1996年出土于新郑的郑韩故城遗址,正是来自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郑国。值得一提的是,同类的九鼎系列礼器在郑韩故城先后出土过五套之多,充分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从这套九鼎八簋的造型上可以看出,它改变了过去那种雄浑凝重的艺术风格,而趋向秀丽轻灵,纹饰也从过去奔放的粗纹改为工整的细纹。像这些青铜鼎上的蟠虺(huǐ)纹,两条或多条虺龙相互缠绕在一起,连续反复穿透盘旋,生动而纤细地附在器物的表面,极具华美繁缛的艺术效果,代表了这一时代新的潮流。这套九鼎八簋及相关礼乐器物组合的发现,填补了周代社祀礼制形式的空白,对于研究当时祭祀的礼仪规范及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今,这些古老的礼器静静地矗立在展厅中,述说着跨越数千年的文明记忆。(记者 温小娟 实习生 马雪菲 李宗念)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gov.cn/2024/08-18/30518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李强会见朝鲜外相崔善姬2025-09-30
-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2025-09-29
- 李强出席第80届联合国2025-09-29
- 智启办公新篇章,生态驱2025-09-28
- 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2025-09-28
-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2025-09-28
- 最高法召开深入推进党的2025-09-28
- 麦乐多乡村振兴板块圣桃2025-09-26
- 专访深圳市马歇尔健康产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