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社会热点> 文化中国行 | 听甲骨文讲述“何以中国”

文化中国行 | 听甲骨文讲述“何以中国”

时间:2024-08-21 02:39:49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 作者:佚名

  古都迎来新朋友。8月17日,“何以中国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风团的35名中外友人齐聚安阳,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苑、殷墟博物馆等地,近距离聆听甲骨文的故事,见证汉字演变,感悟神秘而厚重的殷商文明。

  在殷墟博物馆前,来自伊拉克的留学生阿尔沙蒂向记者展示古巴比伦时期苏美尔人所创造的楔形文字图片,“你看,楔形文字与甲骨文这两种古老的文字都很像图画。”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不论是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还是古印度河流域的原始文字,都随着文明的发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唯有以甲骨文为基础的汉字,历经三千多年的演化,至今仍被使用,这也是中华文明未曾中断且得以延续的“密码”。

  在殷墟博物苑景区内,一个堆满了甲骨片的窖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这个被命名为YH127的甲骨窖穴发掘于1936年,出土甲骨多达17096片,是殷墟考古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窖穴,所出土甲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王武丁时期关于天文、地理、军事、农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因此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早的图书馆”。

  “那边的字应该是‘山’字吧。”澳大利亚小伙龙威向下指着不远处投射在地上的甲骨文“山”字说,“从形状上就能看出来。”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项目决赛中,中国花样游泳队也将此字作为自选动作之一,向全世界展示了灿烂的甲骨文化。除此之外,龙威还准确地找出了“象”字。虽然刚来中国一年,他却已经发现有些甲骨文和现在的汉字相比,变化并不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甲骨文象形、易懂,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当伊朗女生米雅在“读诗词识甲骨”区域玩互动小游戏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主动为米雅讲解墙上的甲骨文,古老的文字经过小朋友的讲解也变得活泼可爱起来。女孩的妈妈杨女士说:“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暑期开设了‘我是小小讲解员’夏令营活动,孩子参加这个夏令营也是想通过自己将甲骨文的知识传播出去。”

  从学校到博物馆,从儿童到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将甲骨文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何以中国?答案或许就在甲骨文里。(记者 张蕊 见习记者 李思瑶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金淼)


原文链接:https://www.henan.gov.cn/2024/08-20/30523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