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热议机器人领域协同发展
8月15日下午,第十届“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论坛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机器人领域研究”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关于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及区域科技创新布局的重要部署。论坛采取“大会学术报告+圆桌讨论”的形式开展,邀请京津冀三地机器人领域高水平专家作学术报告。三地自然科学基金管理部门及三地100余名青年科学家参会交流。
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等单位专家分别围绕人机共融机器人关键技术、机器人创新设计等话题开展报告,系统阐述机器人领域研究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等。三地科学家代表共同开展圆桌讨论,就机器人柔顺驱动、共融感知等京津冀地区机器人领域亟待布局的基础前沿方向,及如何促进机器人领域协同发展开展深入探讨。
与会科学家表示,三地机器人领域发展各具优势,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领先优势明显;天津市在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形成了聚集优势,高端产品品类逐渐丰富,发展势头明显;河北省则以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为主要方向,上游零部件企业众多,主流产品在细分市场保持领先。与会专家建议,要加强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对机器人感知、规划、控制等共性技术基础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京津冀机器人领域政府、学术机构、企业、投资方等常态化信息沟通,引导科研人员面向京津冀地区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
京津冀三地科技主管部门自2015年起共同设立京津冀基础研究专项,累计投入约8700万元,联合资助项目177余项。引导京津冀地区科学家,围绕三地基础研究关键共性问题开展集中攻关,取得良好成效。围绕三地共同关注的科学话题,连续举办九届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先后围绕电子信息、公共安全、精准医学等领域开展研讨,促进京津冀青年科学家合作交流。此次论坛顺利召开,标志着新一轮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的开始。京津冀三地以此为契机,搭建基础研究交流平台,充分调动三地科研力量,围绕京津冀地区“六链五群”中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联合研究,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供原始创新支撑,助推京津冀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hebei.gov.cn/columns/2d125896-5780-4981-a2c3-6235a6bd2e89/202408/19/61486b01-a3da-4cb6-89b6-e45c9f545c7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李强会见朝鲜外相崔善姬2025-09-30
-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共中2025-09-29
- 李强出席第80届联合国2025-09-29
- 智启办公新篇章,生态驱2025-09-28
- 2025年度全区住房城2025-09-28
-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2025-09-28
- 最高法召开深入推进党的2025-09-28
- 麦乐多乡村振兴板块圣桃2025-09-26
- 专访深圳市马歇尔健康产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