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让声音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歌谣大展里“声游北京”

展览现场。(首图供图)
8月12日,“声游北京——歌谣见北京”系列展览启幕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艺术文献馆举办。现场,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陈树林唱起大约一千年前的北京民歌片段,令人感动不已。
该展是首都图书馆与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2023年度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展览分地理风情、历史年轮、人文逸趣、歌谣在当代四大板块,通过猜谜、绕口令、录制声音等互动形式,用装置艺术、声音可视化等多媒体展陈方式,首次从歌谣的独特视角展现北京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张娟现场宣布,“声游北京”系列VR线上展馆同步上线。中唱集团总经理樊国宾表示,本次展览是一次运用数字技术让声音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探索。
展览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涵盖北京地区产生或与北京相关的民歌、童谣、小调、叫卖调及环境音等,还从中唱集团500余首出版物中精选出60首大众耳熟能详且具代表性的作品,按不同方式呈现。
展览中一棵翠绿的“大树”,挂满了高低不同的鸟笼,观众不仅可在树下“纳凉”,感受年轮流转,还可将头探入鸟笼,聆听童谣带来的欢乐。金代《泰和年间童谣》、元代《脚驴斑斑》、明代《明正统京师童谣》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童谣,在鸟笼中被欢唱着。
同时,用纱幕投影动态展示的北京街道影像,把胡同小吃和时令节气等人文主题童谣,融合在春、夏、秋、冬的季节光影里,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老北京歌谣的缤纷活泼与胡同景观的温馨动人。《刘伯温造北京》《万寿山》《鲁班爷锔白塔》《前门楼子高不高》《前门情思大碗茶》等经典歌谣,配合着图文互动大屏,一一呈现。
展览整体打破传统展览以视觉为主的模式,融入大量艺术化感官体验,让观众能够“看见歌谣、触摸歌谣、感受歌谣”。展览展示北京声音,也记录北京声音,参观者可通过话筒录音录下自己的声音,还能扫码带走。
北京歌谣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歌谣的代表,是北京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浅显易懂,内容朴实自然,以独特视角见证了北京城的岁月沧桑。本次展览精心整理一系列珍贵资料,包括明代的《古今风谣》、民国时期的《歌谣周刊》等,借助中唱集团丰富的老唱片数字声音档案,将声音文献与古籍文献相结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宝贵声音文化遗产重现光彩神韵。(路艳霞)
原文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sy/jrts/202408/t20240813_377278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曹2025-11-15
- 阳泉市民政局组织召开全2025-11-15
- 市民政局举办2025年2025-11-15
- 太原市老龄健康事业服务2025-11-15
- 精神洗礼!这场专题宣讲2025-11-15
- 倒计时3天!“巴渝工匠2025-11-15
- 大渡口区:“老有颐养”2025-11-15
- 我省完善“身后一件事”2025-11-15
- 救助+就业!市救助站畅2025-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