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社会资讯网!
当前所在:首页 >社会热点> 擦亮“金字招牌”

擦亮“金字招牌”

时间:2024-08-10 09:54:24 来源:辽宁省政府 作者:佚名

  辽宁,拥有2200多公里的海岸线。黄渤海畔,潮起潮落,万鸟翔集,这份自然馈赠的美好,给人以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不久前,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遗产委员会评审,省内大连蛇岛—老铁山和丹东鸭绿江口两处候鸟栖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我省世界自然遗产实现了零的突破。至此,辽宁世界遗产的地标达到了8处。

  文化遗产历史悠长,自然遗产亮丽多姿。作为得天独厚的资源,世界遗产本身就是“金字招牌”,有力提升了辽宁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增添了我们讲好辽宁故事的含“金”量。因而,珍视和守好我们的世遗底蕴,用心用情做好保护功课,才能让“金招牌”越来越亮。

  实践表明,知名度、美誉度是文旅产业赢得“流量”与“留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辽宁借助独具魅力的人文、山海冰雪相携的景观火爆出圈,成为国内外游客接踵而至的目的地。其中,各处世界遗产更是“吸睛大户”,为辽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加分不少。

  但也要看到,我们有的世遗地标名号还不够响、引力还不太强。这也提醒我们,申遗成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后申遗时代”更是一篇大文章。如何持续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需要我们践行新理念、借鉴好经验,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省情的世遗保护利用之路,推动世遗地标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避免各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守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筑牢“应保尽保”的法治屏障。同时,也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讲好辽宁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辽宁的人文之美、自然之宝。

  守护是最好的传承,创新是最好的保护。世遗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复杂工程,始终遵循“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方能找到最优解,从而为我们的文化强省、美丽辽宁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原文链接:https://www.ln.gov.cn/web/ywdt/jrln/wzxx2018/2024080908561563847/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享到:
[关闭][返回顶部]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社会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社会资讯网 shzx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29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53386795 13366461258 010-56278284 13391776757 010-56232582  
监督电话:186108229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邮箱:qgzfyjsfzdyzx@163.com  客服QQ:321579164 通联QQ:3115014313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