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著名在行动”(六)
按:2024年6月,安徽省民政厅印发《关于确定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名单的通知》,确定16个县(市、区)为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为推动我省“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走深走实,尽快取得实效,“安徽省民政厅”微信公众号《“乡村著名”在行动》专栏,陆续推介全省“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的创新做法、有益探索,供各地学习借鉴。本期推送青阳县经验做法。
深化“乡村著名行动”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4.8万人,辖9个镇,2个乡。“乡村著名行动”开展以来,青阳县大胆探索创新,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稳步推进乡村地名管理,有效发挥了地名助力乡村振兴重要作用。
一、聚集多方合力,打通命名渠道。一是高位推动。青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以县政府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联席制度,统筹谋划推进。二是强化保障。县民政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会同县自然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青阳县“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三是加强合力。完善会商机制,点对点对接交通运输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等,推动乡村著名行动与和美乡村建设、城市更新、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康养旅游、国土空间规划等有机融合。凝聚各方力量,打通地名命名障碍和堡垒,畅通渠道,规范地名命名申请、审批、备案、公告等环节。
二、织密地名网络,助力乡村治理。青阳县不断完善新增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地名设标,夯实路名网,将地名与乡村旅游、特色生态农业、健康产业等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形式载体多样的地名服务。一是规范采集上图。通过高德地图管家、百度地图软件规范采集上图572个,对地址迁移、联系方式、营业状态和时间更改等问题及时纠错共116个。这些规范采集的地名信息,包括新建的美丽乡村、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老年食堂等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地图软件中遗漏的乡村卫生室、乡村服务站、旅游公厕等,满足了群众出行和生活的需求。二是规范地名标志设置。对主城区主次道路及街(巷)路名牌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专人专队维护,在主城区的71条道路新设置了灯箱式路名牌18块,单立柱式T形牌240块。三是规范地名命名。摸排了2020年以来新增街路巷、桥梁等设施名称的命名情况,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擅自命名等地名问题规范管理,共命名备案了17条村道。
三、探寻千年古迹,促进文化兴盛。青阳县现有历史遗迹、古迹40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75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3处、省级7处、市级9处、县级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9项、市级8项、县级57项。一是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力度。为深入挖掘乡村地名文化资源,使地名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投入千余万元实施了国保太平山房和曹氏宗祠等一批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建成省级非遗工坊2家、“安徽老字号”品牌企业3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青阳腔博物馆入选2022-2024年度安徽省非遗传承基地、安徽省首批类博物馆名录。《山花烂漫》《画里青阳》分获全省电教片一等奖、“皖美呈现”优秀纪录片。省级非遗九华民歌《九华茶歌》荣获皖江八市群艺大赛金奖。多项非遗和相关产品先后参加全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长三角城市非遗文化特展等系列国内重大展会。二是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弘扬中华传统药食文化,促进九华黄精产业发展”为主题,举办池州市首届九华黄精产业发展大会,获得院士点赞。建成九华黄精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圃200亩,从源头保护和提升九华黄精的道地性。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石溪毛峰”为重点,组织全县茶企参加省内外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评比、斗茶赛等20余次,提升青阳茶叶品牌影响力,集中打造黄石溪村茶旅线路、朱备禅修小镇和将军村旅游线路2条,推介黄石溪毛峰茶。三是推动“旅游+”多业态协同发展。成功举办池州青阳徒步大会、“青山之阳·九华原乡旅游季”系列活动,连续六年入选“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创成国家体育产业基地。除了在山水诗画上做文章,青阳县还以环九华山片区为重点,聚焦特色项目建设,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乡村旅游由观光休闲向度假康养转变。相继引进并建成德懋堂、荣玺温泉养生谷、陌上星空等34个亿元以上文旅项目,九华山下、临城书院、梦幻九华等18个亿元以上文旅项目正在建设。随着项目建成运营,将串联更多散落的康养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舒适有品质的旅游体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四、打造智慧地名,发展数字乡村。青阳县以“互联网+地名”的创新模式,建成一批特色乡村地名二维码,并将二维码设置在美丽乡村和旅游道路标志中。以蓉城镇五里桥为起点、朱备镇牛桥水库为终点的热门旅游地,全长12.6公里,设置乡村地名牌共30个。打开手机扫一扫,莲峰云海、九子岩、将军湖等热门旅游景区和九华黄精、金银花、皖南土鸡、野生葛粉等特色农特产品介绍一应俱全,满足游客多方面需要。以乡村地名为重点,统筹地名文化、美丽乡村、旅游资源、农特产品等内容的互联网宣传,有效提升了青阳知名度,拓展了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促进了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推动网络化、数字化地名向乡村延伸,提升数字乡村发展水平。
原文链接:http://mz.ah.gov.cn/xwzx/sxdt/1224401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出席第五届世界生2025-09-23
- 张军出席第十三届亚太地2025-09-23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