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澄迈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秧苗“空降”,稻田里来了“飞行兵”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
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搭乘无人机,从路边直接飞到田间地头;高速运转的智能化插秧机在水田间驰骋,掉头转弯运转自如……7月17日,在澄迈县加乐镇李美丰村,海南翰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孔德坤操作智能化农机接力作业,将一株株茁壮的水稻秧苗插入稻田。
装载、落地、装机、播种……眼下,“开飞机”种地对于澄迈县新农人来说越来越常见,无人机成为最接地气的“黑科技”。
近年来,澄迈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农机设备,加快向科技要效益的步伐,以现代科技引领农业生产,不断提升种植户科技种植水平,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推动传统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升级,让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稳。
“过去插秧时,运秧苗得靠车拉人挑,一人一天最多种一亩,现在秧苗坐上‘飞机’了,大大提高插秧效率。”孔德坤说,如今,80亩的水稻田插秧只需两天,全程操作也仅需5个人。
随着无人机隆隆的声音响起,无人机“叼”起25盘30公斤重的秧苗,飞机手操控着无人机将稻苗“空投”到田埂上,一来一回仅需两三分钟,让原本人工挑担的稻苗轻松实现了“空降”,随后只需一名工作人员接住并摆放至插秧机上,周而复始,无人机按照设定程序,在田间往返运送秧苗。
在水田里,一台台新型的插秧机驰骋作业也格外“吸睛”。“一台机每天能插30亩至50亩地,人也比较轻松。”孔德坤告诉记者,今年还更新了一台高速插秧机,原价8.5万元,补贴后5.5万到手。
会种粮更要“慧”种粮,在澄迈县,智慧农业正成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利器”,2024年,澄迈县计划水稻种植面积40万亩,覆盖全县,预计8月底,全县水稻插秧工作结束,进入田间管理阶段。
“近年来,我县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推进规模化、数字化农业发展。”澄迈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通过现场观摩、科技示范、“线上+线下”培训等多种形式,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农机设备,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推动传统农业进一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海南日报金江7月18日电)
原文链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sxian/202407/0c06cd13446941c3a2a0b7e1cb9d162a.shtml?ddtab=tru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出席第五届世界生2025-09-23
- 张军出席第十三届亚太地2025-09-23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