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了,这些养生知识别错过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今年的“三伏”又是40天的“加长版”。从2015年至今年,我国已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三伏”是如何确定的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肖章武副主任医师介绍说,“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我国传统历法规定,初伏和末伏固定都是10天;中伏则不固定,有时是10天,有时是20天。“三伏”大约在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下旬,正好处于小暑与处暑节气之间天气最为炎热的时候。
由于天气炎热,大家要注意以下五点,做好防暑降温:
一是尽量把外出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或傍晚,户外作业、运动避开中午12点到下午2点这段时间。
二是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外出时使用防晒霜,身着轻便、色浅、宽松的衣服,头戴宽檐帽。在烈日下工作的人应增加休息时间,避免过于疲劳。
三是多喝水。如果在户外剧烈运动,应该每小时喝2杯至4杯水,以淡盐水为宜,切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
四是在炎热天气下运动,应缓慢开始。如果心脏跳动加速,并感到气喘吁吁,应停止运动。
五是关注自己和家人以及朋友同事的身体情况。对于老年人,应该注意询问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三伏天消暑纳凉可以试试这些办法:少量多次补水,夏季应多喝水,但注意不要一次补充大量水(大于500毫升);建议先喝一两杯水,隔半个小时再喝;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凉。吃“苦”开胃,三伏天容易食欲不振,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利于夏季养心(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多吃)。别太贪凉,空调太冷容易引起多种不适,最好调到26℃左右,或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重点护好颈、背、腹、腰、膝盖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冷水澡;尽量少吃冷饮,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正午到下午3点之间。(记者 张静雯 整理)
原文链接:http://www.fujian.gov.cn/xwdt/mszx/202407/t20240716_648389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福建省青少年帆板锦标赛顺利收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
- 修炼舆论监督硬功夫,架2025-09-22
- 关于印发吕梁大武机场净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