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稻“接力”端稳粮食“饭碗”
这几日,一师七团的种植户忙坏了。“刚收割完冬小麦,我们就赶紧翻地上水,抓紧时间插秧,争取今年有个好收成。”7月7日,七团八连职工冯流祥告诉记者。
今年,一师阿拉尔市在七团、九团、十三团、十六团等团场推广麦稻两季连作模式,种植麦后水稻1.58万亩。
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改善部分团场土壤盐碱化程度高的状况,2022年,一师阿拉尔市经实地考察研究后,引进农洋11号、新稻11号、新稻21号等早熟水稻品种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
“水稻耐淹性强,且种植水稻田间蓄水量大,可排水洗盐,同时通过应用水稻专用肥改良土壤,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助力农业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团队助理研究员陈先东介绍。
一师阿拉尔市在总结麦稻两季连作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各团场配套现代化育秧设施设备,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为水稻丰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师市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公司的力量,有序组织小麦收割作业,争分夺秒抢收入库,做到成熟一片、收获一片、播栽一片,确保第二茬水稻顺利栽种。
“去年我种的第二茬水稻亩产500多公斤。今年冬小麦亩产700多公斤,水稻种植技术更成熟了,产量会进一步增加,一亩地一年就能产1000多公斤粮食。”冯流祥笑着说。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持续通过引良种、强技术、增服务,深挖粮食增产潜力,已从过去的一年一季作物种植模式变为一年两季、一年两茬、两年三茬、轮作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小麦+玉米”“小麦+大豆”等连作种植模式趋于成熟。
原文链接:http://www.xjbt.gov.cn/c/2024-07-11/83469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石河子市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出席第五届世界生2025-09-23
- 张军出席第十三届亚太地2025-09-23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