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持续深化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
我省持续深化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
失信到“拾信”,信用修复助企“重新出发”
创新名片——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
2019年1月1日,《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登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鼓励商事主体通过履行法定义务、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等方式修复信用,登记机关将信用修复情况作为商事主体从“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移出的重要条件。于2024年5月1日施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继续保留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
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能有效激发失信主体自我纠错的动力,促进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不久前,海南还出台信用修复“一件事”实施方案,进一步梳理简化信用修复流程,规范统一信用修复标准,推动在省和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线下信用修复窗口,实现信用修复线上线下“一口受理、一网办理”。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瑶
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海南某汽车服务公司一度被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相关信用信息在“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同步进行公示。
信用产生“污点”,不仅让企业形象受损,更给生产经营带来一系列麻烦事——
除了办理信贷、投资、担保等金融业务时受到影响,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也均被依法限制或禁入。
“于今年5月施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更进一步加强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和处罚。”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完成整改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前,该公司直接责任人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
“这一次,算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失信寸步难行’。”该公司直接责任人直言。
好在,商事主体信用修复制度提供了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今年6月,该公司在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符合“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这一条件并签署守信承诺书后,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经审核符合条件后,7月1日,该公司被移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完成信用修复后,公司业务终于不再受影响。”在该公司直接责任人看来,从失信到“拾信”的这一次经历,修复的不仅是企业信用,更是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发展信心,“今后,我们一定深刻吸取教训,确保依法合规经营。”
(海口7月8日讯)
原文链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zmgyshj/202407/f0e2b074dc1146d285273b36a1e07765.shtml?ddtab=tru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丁薛祥出席第五届世界生2025-09-23
- 张军出席第十三届亚太地2025-09-23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