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不断夯实基础增强底力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四年来,房山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协同,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链条、源头减量、鼓励创新、监督执法等方面,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体系建设,促进垃圾分类工作再提升。
健全分类设施
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采取集中处理和就地处理相结合的模式,精准研判需求,科学规划设施布局,提高垃圾处置能力。累计建成标准化桶站3804个、垃圾分类驿站155座、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投放点883处、厨余(其他)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4处。规范深化区级“点、站、中心”三级体系建设标准,建成可回收物投放点432个、可回收物中转站5处。
实现精细管理
按照“软硬分施、多元共建、试行探索”模式,将全区311辆垃圾收运车辆、23座垃圾处理设施纳入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服务平台,涵盖全品类垃圾源头收集、运输、末端处理等环节,为垃圾流量、流向、车辆运行、设施运转奠定精细化基础。为10381个垃圾桶安装身份识别码,实现分类数据实时采集、精准计量、全程追溯。
优化收运机制
坚持群众满意为标准,紧盯细节问题,指导专业单位助力小区垃圾及时清运,加强对42家清运单位日常监督管理,结合每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因地制宜,适当调整作业时间,增加清运频次,确保垃圾及时清运。在收运环节上,落实“不分类、不收运”的工作机制,加强垃圾运输车辆精准管理,逐步建立“社区+物业+环卫”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有效解决混装混运问题。
强化执法保障
持续抓好“城管执法进社区”行动,紧盯运输企业混装混运、物业单位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四年来,指导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检查社会单位和小区54256家次,立案处罚6374起,让居民直观感受到垃圾分类工作成效。
下一步,房山区将持续抓好垃圾分类“关键小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发动全区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示范户”“文明家庭”双创活动,推动习惯养成,谱写文明和谐幸福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qrd/202405/t20240528_369718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李强同赞比亚总统希奇莱2025-11-21
- “探索走人海和谐的海洋2025-11-20
- 黑龙江同江铁路口岸累计2025-11-20
- 省住建厅举办学习贯彻党2025-11-20
- 最高检机关第九次党员代2025-11-20
- 李强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2025-11-19
- 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2025-11-19
- 2025年成都市养老护2025-11-19
- 江津:“15分钟养老圈2025-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