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改“托老” 关键看服务
托幼改“托老”的探索,契合了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
为了解决“一老一小”照护难题,广东深圳、山西太原等城市开始试点“老幼共托”一体化模式,让老幼两代人共享服务;山东济宁等地的一些幼儿园,也做起养老服务,不少幼教老师加入其中。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高度关注“一老一小”的问题。多地推进托幼改“托老”的创新实践,值得参考借鉴。
应当看到,“一老一小”的相关配套设施仍有待完善。一方面,我国在园幼儿人数出现下降,幼儿园面临招生难、空教室多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据统计,我国目前需要的护理型床位数量为650万张左右,存在一定缺口。正因如此,托幼改“托老”的探索,契合了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
托幼和“托老”,涉及的人群不同,但提供的服务有相似之处。比如,幼儿园开在社区周围,以就近、方便为原则,居家养老服务亦如此;再如,小朋友需要照看、陪伴、辅助餐食等,居家养老服务的功能也大同小异。从现实条件来看,幼儿园具备一定的场地优势和人员优势,延伸提供养老服务具备相应基础。实际上,幼儿园尝试从托幼到“托老”,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提升了自身效益、拓展了发展空间。
托幼变“托老”,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但也面临不小挑战。从硬件方面来看,幼儿适合的教室、卫生间、餐厅等功能区,不一定适合老年人,因而需要重新规划设计,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从软件方面来看,托幼变“托老”之后,相关从业者需要转变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于一所幼儿园来说,要想真正实现从托幼功能到“托老”功能的转变,难以一蹴而就,必须统筹兼顾、精细操作,下一番真功夫。坚持长期付出,以专业的态度和方式推进,才能以优质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眼下,托幼变“托老”的探索刚起步,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持续优化方式方法。着眼未来,集聚众智、汇聚众力,因地制宜优化养老服务,就能助力养老市场多元化发展,更好造福银发族。
(摘编自《云南日报》,原题为《托幼改“托老”是因势而变的转型探索》)
原文链接:http://smzt.gd.gov.cn/mzzx/llyj/content/post_44131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中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应2025-09-20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