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广西非遗“守艺人”赶制手工艺品迎新春
高温铸熔,反复捶打……李贵荣熟练地使用锤子、钳子、模具等工具,通过复杂的工序将黄金白银打造成精美的戒指、镯子等金银饰品。
在广西南宁市的“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金狮巷口热闹非凡。循着叮叮当当的打磨声望去,只见多个金银铺档口前满是顾客。他们或沉浸于挑选饰品,或耐心等待订制的饰品。
金狮巷里,技艺与口碑俱佳的打金铺不少。这里的传统打金技艺代代相传,成功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48岁的李贵荣就是非遗传承人。连日来,他的档口生意红火。不仅许多“回头客”光顾,还有不少经熟人介绍而来的“新面孔”。他的妻子负责看摊,他则在一旁的案台上专心制作饰品。
“临近春节,订做黄金饰品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每天做几件金银饰品,从早忙到晚是常有的事。”李贵荣说,打金潮流的复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有的顾客还从网上挑选了心仪的钻戒样式让我们参考,风格更时尚,花样也更多了。”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为了迎接农历龙年的到来,各地非遗“守艺人”传承创新,用匠心匠艺赶制手工艺品,共绘非遗之美。
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61岁的侗族银匠吴共能近期很忙碌,狭小的工作室里各种银饰琳琅满目,预订银饰的人进进出出。面对银饰加工的订单增多,吴共能全家上阵赶工。熔银、锤打、拉丝……经过多道工序,一套套侗族传统手工银饰让人眼前一亮。
侗族银匠吴共能在制作侗族银饰。龚普康 摄
头戴银冠、脖挂银圈、手戴银镯……穿戴银饰是侗族群众的传统习俗。每逢节庆,尤其是女子出嫁,佩戴各式银饰必不可少。三江侗族银饰锻造技艺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
作为远近闻名的非遗传承人,吴共能的订单不断。一沓厚厚的收据单上,订做银饰的金额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每张单子对应着一套或大或小的银饰。“许多人会在过年前订做银饰,添点彩头。有女儿出嫁的家庭,往往会订做大量银饰用作嫁妆,有的订单需要20多天才能制作完成。”
龙年,自然少不了与龙元素相关的手工艺品。在各大商场和线上网店,龙的吉祥物款式多样,销售火热,其中不乏非遗匠人的精心之作。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忙个不停。她带着徒弟忙着赶制“壮锦龙宝”这一文创产品,从清晨忙到夜晚,只为赶在春节前将作品交到客人手上。
中国织锦工艺大师谭湘光(右)指导学徒制作“壮锦龙宝”。资料图片
“我们的‘龙宝’结合了广西壮锦纹样,用壮锦面料做龙,同时用壮锦来编织一个龙珠。”谭湘光说,“非遗技艺”与“生肖龙”元素结合,既是为了向人们传递龙年祝福,也希望通过小小的文创产品传播壮锦文化。
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作为非遗传承人,谭湘光大力传承手工技艺,推广壮锦文化。近年来,她的工作室每年都推出生肖吉祥物的文创产品。今年推出的“壮锦龙宝”中,喜庆的“红龙”订购最多,青龙、银龙等色调也很受欢迎。
“扎龙”匠人邹玉特在赶制炮龙。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在谭湘光的家乡广西宾阳,还有春节舞炮龙的习俗。恰逢龙年,当地炮龙制作订单激增。70岁的“扎龙”老匠人、自治区级炮龙非遗传承人邹玉特每天都坐在一堆“龙”中间,赶制炮龙。
对许多人而言,这样的忙碌是一种幸福。“当看到自己亲手扎的炮龙在炮龙节上起舞、祈福新年,我就很欣慰。”邹玉特说,文化传承很重要,自己将坚持传承炮龙文化和制作技艺,为人们的生活增添光彩。(记者 朱丽莉 余俊杰)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mlgx/202402/t20240201_673468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贺荣会见蒙古国法律与内2025-09-20
-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2025-09-19
- 广西平陆运河兰海高速公2025-09-19
- 多源特征融合算法提升玉2025-09-19
- 2025年中国—东盟博2025-09-19
- 丁薛祥会见新加坡政府投2025-09-19
- 一抹“藏蓝”的暖心守护2025-09-19
- 兵团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扩2025-09-19
- 一场比赛 一城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