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政3年投入超193亿元守护“绿水青山”
2月4日,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获悉,2021—2023年,自治区财政累计投入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93.89亿元,全方位推动全区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支持全区14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标比例为100%,112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2%以上,5个设区市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中跻身前10名。马山县、阳朔县、资源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称号,忻城县获得“两山”基地称号。
持续推进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广度。目前我区已在玉林市、桂林市、南宁市、百色市的16个县级行政区,九洲江、漓江、右江等3个流域(河段)建成了跨省(区)、跨市县(区)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截至2023年12月,广东省政府和自治区政府先后签订并顺利完成了3轮粤桂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累计投入中央、省(区)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28.97亿元,支持玉林市实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等334个项目。
着力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纵向补偿深度。截至2023年12月,广西享受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县(市、区)由2009年的11个扩大到27个,争取中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偿资金由5.48亿元增长到39.86亿元,实现了大幅增长。2021—2023年,自治区财政对下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分别为33.16亿元、37.92亿元、41.86亿元,同比实现持续增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覆盖全区73个县(市、区)。
不断拓展重点生态环境要素补偿维度。截至2023年12月,生态保护补偿基本覆盖森林、湿地、耕地、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系统,区域性生态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21—2023年,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1.18亿元,将全区7048.1万亩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补偿资金通过广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直补农户,惠及84.59万人次。(记者 周红梅 通讯员 王海楠)
原文链接:http://gx.wenming.cn/zbgx/202402/t20240206_673680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天下众合/中解联合解债2020-10-12
- 司法反腐力度空前:昨天2020-07-15
- 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开展规2021-03-27
- 湖南出台深化整治形式主2020-05-12
- 重庆开设纪检监察干部培2020-05-12
- 法治宣传志愿服务进社区2020-05-13
- “鹿角巷”奶茶引发多起2020-05-13
- 居委会主任贪污,被判死2020-07-15
- 中国—阿联酋旅游合作论2020-07-17
- 广州鱼珠隧道首节沉管顺2025-09-22
- 阳泉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2025-09-22
- 探访第十五届智慧城市与2025-09-22
- 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手性2025-09-22
-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2025-09-22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2025-09-22
- 善治舆情是硬功夫2025-09-22
- 修炼舆论监督硬功夫,架2025-09-22
- 关于印发吕梁大武机场净2025-09-22